厚植乡村文明沃土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青海玉树州曲麻莱县以文明乡风铸魂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 樊永涛

    巍巍巴颜喀拉山麓,滔滔通天河畔,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以文明乡风为笔,以群众需求为墨,在书写温暖人心的时代答卷的同时,让文明之风吹遍牧区千家万户,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价值引领聚合力

    让文明之花开遍雪域高原

    在约改镇长江路社区,一场以“家庭文明档案”为抓手的乡风变革正悄然改变着牧民的生活。“我们不仅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墙’,更要让它‘入心’。”长江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才仁公站在社区文化广场前,指着墙上醒目的“红黑榜”说道。

    自2024年起,长江路社区率先试点“家庭文明档案”制度,为535户村民建立动态档案,通过“红榜”表彰善行义举、“黑榜”警示不文明行为,将抽象的文明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规范。

    生态管护员永尕才仁以600积分位列红榜第四名,她不仅是社区环境整治的“急先锋”,还常年参与孤寡老人帮扶。“每次看到红榜上有自己的名字,就觉得为家乡出份力,值!”她朴实的笑容里满是自豪。

    巴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德乃南宗志愿服务队队长扎西代来正整理着环保宣传手册。这支以守护“中华水塔”为使命的队伍,常年穿梭在三江源腹地,捡拾垃圾、保护雪豹栖息地,用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我们用垃圾回收的收入帮扶了低收入家庭,乡亲们都说‘环保能致富’,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扎西代来翻着工作日志,页页记录着高原儿女的绿色担当。

    2024年,曲麻莱县通过升级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巴干乡、叶格乡、德吉社区、德勒社区4个文明实践示范基地,组建了法律、医疗、环保、青年等8支品牌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扶老助残、环境整治等主题活动80余场次,以“阵地+队伍+服务”三维赋能文明乡风建设,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村社2个。

    这一系列“润物无声”的乡风变革,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向善合力,为高原牧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移风易俗树新风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前村里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乡亲们的负担轻多了。”在德吉社区,组织委员秋尼扎西对社区的移风易俗举措赞不绝口。

    德吉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吸纳党员代表、居民骨干共同参与。理事会以“服务群众、传递温情”为宗旨,建立“事前宣传、事中协助、事后回访”工作机制,每月例会上,成员们结合案例总结经验,优化服务流程。针对搬迁群众需求,理事会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场地协调、流程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从“面子工程”到“里子变革”,德吉社区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曲麻莱县以文明乡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在生态产业共创方面,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为契机,建成标准化生态牧场2处,引导牧民以草山整合、牲畜托养、劳力共享等方式抱团发展;打造10万亩优质饲草基地,推行联户轮作、订单种植等绿色生产理念,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23万元。在资源盘活共赢方面,创新“草场股权化+资产共享化”机制,引导3.2万牧民变身生态股东,通过草畜平衡奖补、光伏扶贫等渠道实现财产性增收,其中村级光伏收益70%用于分红,30%专项投入村史馆、文化广场等文明乡风载体建设,实现物质精神双提升。

    推进移风易俗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是乡风的改变,更为发展乡村经济和提高牧民收入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文化根脉传薪火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

    文化是文明乡风的灵魂。在曲麻莱县文联主席松杨的办公室,《山水文化》《民间谚语》《曲麻莱岩画》等正在编纂中的书籍堆满案头。“岩画里的牦牛、猎人与今天的生态管护员、志愿者一脉相承。”她说。近年来,曲麻莱县将历史文化、民俗技艺融入文明实践,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共生。

    5月7日,代曲村的一场特殊活动让古老习俗焕发新意。志愿者帮助牧民为新生牛犊系上祈福的“纳达”——用白牦牛尾编织的耳标,同时进行体质监测和防疫登记。“过去系‘纳达’是一种祈福活动,如今加上科学养殖,游牧传统有了新内涵。”巴干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罗松更尕说。

    在曲麻莱县,文明评选活动让榜样力量触手可及。当地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文明实践主阵地作用,通过开设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讲述真实事迹,以鲜活案例传递向善力量,重点推进“最美曲麻莱人”“源头奋进集体”等典型评选表彰及后续关怀工作,同时推动志愿服务团队与少年宫辅导员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与深度合作。

    立足文化传承,曲麻莱县聚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加强“牧家书屋”建设的同时,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以及民间艺术展演,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展演”,在守正创新中筑牢精神家园。

    “祖辈教我们敬畏自然,新时代教我们守望相助。”在道德讲堂上,牧民才日的发言引发共鸣,“这就是最好的乡风。”

    当家庭档案里的积分化作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江河之源,当岩画中的古老智慧遇见现代文明之光,这片土地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文明乡风,既是守望相助的温情,更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扫码查看视频

玉树州曲麻莱县

融媒体中心提供

当前:B1版(2025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