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救人引争议? 善意从不需要“资格证”

    近日,武汉大学发文表扬了一名医学生,他在一次航班上成功处理了一起突发急救事件,大量网友也为孙毅杰点赞,也有网友意见不同,认为救人者忽略风险,欠妥。

    编辑点评:部分网友所谓风险争议,其实混淆了非法行医与紧急施救的边界。法律早已为见义勇为兜底,真正该讨论的是如何让“善意敢出手、能力能支撑”成为社会常态,这比纠结“有没有证”更有价值。

    其实,在最危急关头驱动个体挺身而出的,不是资格证书,也不是风险豁免权,而是发自内心的善意,这份善意让个体拥有了行动的勇气:让普通人纵身跃入冰冷河水救人、让外卖骑手冲进着火房屋救火、让路人在车祸现场自发围成安全区指挥交通、安抚伤者……这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平凡身影,用最本能的善意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必因缺乏专业技能而犹豫救人,这种源自本能的善意,从来都是照亮困境的光。而肯定、培育并保护这份源于本能的善意与行动力,才能营造“敢救、会救、善救”社会氛围,让每一次挺身而出都不必背负过多顾虑,让善意得以安全落地。(向真)

 

当前:1版(2025年07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