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老人大规模涌入公共场所,餐厅里脱鞋躺椅、商场内扎堆闲聊——
公共场所“蹭凉”遭遇文明新考题
◎ 本报记者 李林晅 袁矛

    现 象

    银发老人大规模涌入公共场所,餐厅里脱鞋躺椅、商场内扎堆闲聊、围桌打牌……“蹭凉”越界变“添堵”

   探 因

    这一现象背后是老年群体既节省开支又满足社交的双重需求。更深层次原因是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现有城市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适配性不足问题

    应 对

    多地打造“清凉+”避暑空间,改造“爱心清凉空调屋”、开辟“银发纳凉角”,为老年人提供“温度调节+文化供给”双重服务

    近日,一段关于山东聊城东昌府区肯德基店内多位老年人占座避暑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老人们没有点餐,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围桌打牌聊天,有的躺座椅上睡觉。

    连日来,高温天气频现,老年人大规模涌入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蹭凉”,这一现象让各地迎来了一场“文明大考”。如何让老年人舒适过夏?各地有哪些积极探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一线寻找答案。

    观 察

    “蹭凉”越界变“添堵”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文明“蹭凉”行为给商家及他人带来了困扰。部分商家反映这种行为已影响了正常经营。例如,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的一家快餐店就出现了被老年人“占领”的情况。这些老年人长时间占用座位却不消费,导致真正需要用餐的顾客无座可用。

    记者在走访湖北省武汉市一处家居商场时看到,沙发上、床上“人满为患”,其中不乏老年人蜷在床上打盹儿,或者任由孩子在床垫上蹦跳,甚至有老年人直接把光脚丫翘到玻璃茶几上……保安举着喇叭来回巡逻劝阻,但收效甚微。

    “往往是刚把床上的人劝起身,转身喝口水的工夫,人又躺回去了。”保安李师傅无奈地摇头表示。而负责床品区的店员小王也表示,她每天要多花两小时更换被套。“这些样品被睡塌了形状,不更换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意愿。”小王说。

    对于进店的消费者来说,这些不文明行为让人感到不适。“出门喝个奶茶一进门,那些座位全遭蹭空调的老头老太太占了,还有睡觉脱鞋子的,把奶茶店当自己家了么?”近日,四川简阳一名网友气愤地发帖,晒出了自己买奶茶的经历。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的评论直指核心:“路过太热了进去歇会儿凉也没话说,但长期霸占,还打牌睡觉就过分了,让真正想消费的顾客都不敢进门。”

    应 对

    多地因地制宜打造“清凉港湾”

    为什么老年人纷纷涌入商场、餐厅“蹭凉”?

    “去商场、餐厅‘蹭凉’,不只是老年人,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长期存在的自发行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分析,究其原因,商业公共场所如商场、餐厅等在高温天气下必须开空调维持正常运营,这为老年人提供了“蹭凉”条件。另外,这一现象背后是老年群体的双重需求,既节省家用开支,又满足社交需求。更深层次来看,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现有城市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适配性不足问题。

    对此,不少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帮助老年人安全、舒适度夏。

    多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主动开放纳凉空间,配备相应设施,六安196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夏季均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空调纳凉区。邯郸市博物馆、潍坊市青州博物馆、周口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也于日前开辟“银发纳凉角”,四川成都地铁全线网423座车站均设配备座椅和通风系统的纳凉区,部分站点的地铁驿站还设有书屋、自习室,解决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

    除了纳凉,江苏如皋市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放“清凉服务卡”响应个性化诉求,将文化娱乐与生活需求深度融合,以“一节养生课堂、一场露天电影、一场文艺演出、一次健康义诊、一次爱心理发”为核心,为老年群体提供“物质有保障、健康有守护、精神有寄托”的人文服务。

    “我们应从城市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针对商家,政策层面应创新导向,将避暑适老化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指标建设,对提供纳凉服务的商家在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平衡商家盈利与惠民需求。”党俊武表示,同时建议构建综合性公共空间,配备针对老年人、年轻人等不同群体的专属区域和场景服务。在满足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免费避暑”需求的同时,进行产品推广、活动体验等,解决商场人气不足问题。

    采访中,也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商业空间还是公共场所,都无法独自承担所有社会责任。不妨由相关部门牵头设立更多便民降温设施,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共赢局面。同时,针对户外“蹭凉”行为,还需加强文明引导,通过公益宣传、社区倡导等方式,呼吁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市民群众遵守秩序、文明“蹭凉”。

 

当前:1版(2025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