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滦南县创新移风易俗模式
破高额彩礼“坚冰” 开文明婚俗“新河”
◎ 韩志红 王坤

    寻 因

    深入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摸清彩礼现状、倾听真实心声、找准痛点堵点

   破 题

    推出“囍事能量站”惠民计划,甄选“爱心企业”为践行低彩礼的新人提供专属优惠

    推 广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本土文艺+政策解读+亲民故事”的传播方式,以身边故事讲述新风政策

    成 效

    自倡导低彩礼婚俗以来,滦南县各地彩礼平均金额由15万元—18万元下降到6万元—10万元,户均节省5万元—12万元,全县试点镇低彩礼村占比达80%,非试点镇低彩礼村占比达50%,婚礼费用开支显著降低

    作为河北省确定的6个“选树低彩礼乡镇探索县域”之一,唐山市滦南县多措并举破除高额彩礼“坚冰”,创新实施“3+5+N”新风计划:“3”即“问计、问需、问效”于民的“三问”工作方法;“5”指“民情调研、意见征集、方案拟定、部门研讨、安排落实”的“五步”工作路径,精准开凿文明新风主航道;“N”是汇聚“囍事能量站”惠民活水、“文化搭新台”亲民活水、“乡村能人+”聚民活水等“N条创新源泉”,共同奔涌成破除陈规陋习、滋养文明新风的“时代新河”。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悄然重塑乡风,涓滴成流,“礼轻情意重”的清泉在滦南县奋力开辟的文明婚俗“新河”里欢畅流淌。

   开“新河”,动态施策筑根基

    “遏制高额彩礼现在没有太多的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制定措施不能一成不变,得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才能真正把措施落到实处。”滦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戚广辉表示。

    为能够动态优化政策举措,滦南县确立了5个先锋试点镇,先后召开低彩礼县级专题会议11次、实地走访调研8次,旨在让每一项推进措施更贴合实际、让群众满意。

    滦南县构建“县—镇—村”三级低彩礼工作体系,以试点镇为原点,辐射全县,指导全县589个行政村将低彩礼新风内容纳入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章程,并公示上墙,引导群众依“约”行事。

    同时,积极开展红白理事会赋能培训,强化红白理事会“一线管家”职能,深入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通过村民座谈、入户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摸清彩礼现状、倾听真实心声、找准痛点堵点,推动婚俗改革实现从“政府推动”向“群众自治”的关键转变,让群众从“被动听”转向“主动议”。

    汇“支流”,多源活水树新风

    “我们镇的启程酒店为践行低彩礼的新婚夫妇降低婚宴价格,除此之外为新人们精心设计婚宴菜单,免费提供布置婚礼场地的部分装饰用品,赠送婚庆小礼品、食品饮料等。”坨里镇宣传委员张秀丽介绍说。

    这是滦南县创新推出的“囍事能量站”惠民计划的一项内容。为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新人践行”的移风易俗激励机制,滦南县甄选“爱心企业”为践行低彩礼的新人提供专属优惠政策,首批“爱心企业”共32家入选,涵盖婚庆、酒店、商超、餐饮、摄影等婚庆相关产业,不仅节省了新人的婚礼开支,更让婚礼在简约中不失浪漫与温馨,赢得村民广泛赞誉。

    同时,作为评剧的发祥地,滦南县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本土文艺+政策解读+亲民故事”的传播方式,以身边故事讲述新风政策。创作出评剧《三进门》《新风赞》《抵制高彩礼谱新篇》、大鼓书《彩礼之思 新风之盼》《喜事新风简梳妆》、小品《彩礼风波》等一系列以倡导低彩礼新风尚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联合“桑榆晚霞”——蒋各庄村业余文化评剧团、李庄子村老区艺术团、井二里村“夕阳红”剧团等文艺团体进行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婚俗新风,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文艺作品,让群众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增强对新时代婚俗文化的认同感,达到宣传引领的良好效果。

    此外,滦南县依托乡村“能人+”特色优势,启动“乡村能人+新风领航”专项行动。全县74254名“能人”志愿者联动青年群体,“能人”宣讲,用乡音土话讲透移风易俗政策;青年示范,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典范感染力,倡导“低彩礼、零彩礼”新风尚。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主题宣讲2935场,累计发放倡议书96000余份,群众知晓率达90%,吸引了大批村民主动加入文明新风的倡导、传播与践行队伍。

    成“江海”,文明新潮润心田

    “我出生在普通的农家,父母都是农民,我们和对象的父母见面后,他们要给15万元的彩礼。当时我父亲婉拒了,父亲说:‘孩子们感情好比啥都重要’。”滦南县坨里镇孙庄村的汤颖说,经过商议,双方最终决定将彩礼定在6.6万元。

    “宣传婚事简办,自己更要带头落实,用实际行动向高彩礼、大排场说‘不’!”司各庄镇政府工作人员石阳说。

    “不要彩礼,我们更能踏踏实实经营婚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长凝镇大孟庄村新婚的孟令帅夫妇道出了众多新人的心声……

    抵制高彩礼的故事在滦南县不断涌现,在滦南县,越来越多的新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低彩礼,更带动了其他新人纷纷打破传统彩礼的桎梏,倡导低彩礼正从个例走向普遍。

    当开“新河”的勇气打破陈规,汇“支流”的智慧凝聚共识,这股源自基层实践、承载着民心所向的清流持续奔涌,汇聚成移风易俗的磅礴“江海”。自倡导低彩礼婚俗以来,滦南县各地彩礼平均金额由15万元—18万元下降到6万元—10万元,户均节省5万元—12万元,全县试点镇低彩礼村占比达80%,非试点镇低彩礼村占比达50%,婚礼费用开支显著降低,越来越多的群众摒弃了传统彩礼观念,更加注重新人的感情和未来发展,婚事简办成为新时尚,既节省了费用,又增添了仪式感。

    从政策引导到群众参与,从试点先行到全域推进,滦南县以遏制农村高额彩礼作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强力抓手,在精神文明建设赛道上持续发力,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乡村“能人+”创新案例入选《河北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优秀案例选编》……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文明基因已深深融入滦南县城乡肌理,形成深厚的文明底蕴。

 

当前:3版(2025年08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