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东:81岁仍奔走在“创业”路上
◎ 刘攀

邓学东在“长沙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故事分享会”上发言。(长沙市开福区委宣传部供图)

    荣 誉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湖南省道德模范、长沙市道德模范,所在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足 迹

    发起成立“五老”助学队、建立“竹安驿站”、创办“心悦开福”,6年行程20万公里,捐资助学630余万元,点亮万余名贫困学子的希望

    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街坊邻里若是遇到邓学东,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一声“邓爹”。1944年出生的邓学东,有着一颗火热的公益之心,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与责任担当。

    感恩的种子在苦难中生根

    幼年时成为孤儿的邓学东,是“百家饭”养大的孩子,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得以完成学业、走出困境。他回忆道:“小时候,家庭的温暖虽缺席,但社会的温情填补了空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无数陌生人伸出援手:村里人轮流照顾他,学校减免学费,党组织资助他完成学业。

    这份恩情自此如同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邓学东心中。他常对家人说:“要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的家是党和人民给的,要永远记住这份情。”

    于是,退休后的邓学东,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他发起成立“五老”助学队、建立“竹安驿站”、创办“心悦开福”,6年行程20万公里,捐资助学630余万元,点亮万余名贫困学子的希望。他带着子女走进湘西大山,与特困学生签订“一对一”助学协议,资助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

    “我家10口人,6个大人都是共产党员,有3名党支部书记。党于我有恩,知恩要图报。群众有困难,我们要义不容辞。”邓学东将家风中的每一个字都化作实际行动。他说:“这些孩子就像当年的我,帮助他们,就是回报社会。”

    奉献的薪火在行动中传承

    “我始终告诉自己,天下农民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要和他们同呼吸、共进退、奔向未来,要求自己不忘农村、不忘农民,永远做一个农民的好儿子。”邓学东的家风,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他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融入家庭血脉,带动全家共同投身公益事业。

    在基层治理中,邓学东一家是“社区共建”的典范。2006年,他搬到开福区万煦园小区,发现邻里疏离、活动匮乏,便带着家人挨家挨户走访1250户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自掏腰包10万元改造老年活动中心,并组建“银发先锋”巡逻队。

    妻子负责协调物资,儿子帮忙设计场地,孙女参与组织文艺活动。居民纷纷感慨:“邓老一家把小区的事当自家事,我们也被带动起来了。”

    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邓学东还牵头成立“长沙市银发扶贫专家志愿服务队”,带领全家捐资500余万元,在30个村建立帮扶基地。在宁乡市青山桥镇竹峰村,邓学东四次下乡指导食用菌种植;在平江县望湖村,他们捐建“美丽屋场”,让破旧村落变身文旅打卡地。他常说:“家风不是挂在墙上的训诫,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行动。”

    从孤苦少年到“中国好人”,从一人行到全家行,邓学东诠释了“为党工作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誓言。正如他在《农民的好儿子邓学东》中所写:“家风如炬,照亮前路;大爱无疆,薪火永传!”


 

当前:B2版(2025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