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集邮课堂上学习集邮文化,在博物馆里感悟家国情怀,在社区网格中感受温暖守护……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城西区创新构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思政课堂体系,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场景,并以此为纽带串联起学校、家庭与社会,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信仰的力量。红色课堂赓续血脉:虎台小学开发“两弹一星”精神主题课程;橙色课堂守护身心:全区开通心理健康热线,文逸小学推行“6+2+N”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日锻炼1个小时;紫色课堂突出品质教育:抓住“六一”“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学习和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绿色课堂提升文明素养:古城台小学通过“王生媛绿电小课堂”,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
“思政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信仰。”城西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毛冬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胜利路小学以“黄蓝红”三色思政为框架,将集邮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把邮票基础知识、红色故事、党史教育等内容编印成《集邮小课堂》上下册读本,根据不同年级开设“集”邮课堂、“赏”邮课堂、“创”邮课堂,将本土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同时,该校启动“611+”场馆研学计划,每个学生六年内走进6个场馆、1个研究院、1个基地。开设“家长助教成长平台”,通过亲子课程、场馆解说培训,让家长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力军”。“以前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我也成了课堂的设计者!”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该校还与青海民族大学共建教研团队,开发“解密青藏公路代码”跨学科课程,将“两路”精神融入课堂。
在虎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秦文花表示:“我们把辖区划分为5个大网格、14个中网格、66个微网格,确保每个孩子都在守护中。”虎台社区组建“五花志愿服务队”,联合检察院、妇联等“南凉红盟”单位,年均开展法治讲座50余场。同时,建立一对一、“三牵手”等帮扶机制,组织“南凉红盟”资源力量与特殊未成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常态开展管、教、帮、扶等暖心活动。
古城台街道的“七彩公益课堂”同样精彩。消防队员带孩子们体验灭火救援,牙医诊所里“小小牙医”学习护齿知识。“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奉献是快乐的!”街道工作人员张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