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富力华庭社区织密“三圈”服务网——
变“生人社区”为“熟人邻里”
◎ 杨宇晨 刘星雨

    ● 熟人圈

    推动物业党员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亮身份、作表率,在物业阵地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党建主题花园,挖掘能工巧匠,将居民特长转化为共享的“幸福资源”

    ● 服务圈

    推行“一人点单、网格派单、众人接单”模式,将社区、物业党员线上表现和线下服务纳入考核,让“指尖上的奉献”和“身边的服务”同样有分量、有回报

   ● 资源圈

    企退党员积极牵线搭桥,物业企业深度参与,将优质服务资源引入社区,促成小超市转型为“惠民驿站”,让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富力华庭社区位于太原矿山机器厂百年厂区旧址,曾一度面临空间重构带来的邻里疏离、资源分散等治理问题。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强化党建引领,以网格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为抓手,创新构建“三寻三圈”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红色物业建设,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成功变“生人社区”为“熟人邻里”,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共治”,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基层善治之路。

    寻能人筑“50米熟人圈”

    党员先锋“亮身份、领岗位”。组织80名党员在“红立方志愿服务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推动物业党员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亮身份、作表率。

    榜样力量“树新风、润民心”。邀请辖区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胜来、山西省劳动模范俭华、“太原好人”温洪波、社区老党员、退役军人等50余名代表讲述“严守纪律、廉洁奉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等故事,在物业阵地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党建主题花园,让榜样力量与红色文化浸润居民心田,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社区达人“聚活力、享资源”。挖掘居民中的能工巧匠,开设剪纸课堂、厨艺分享等兴趣小组,将居民特长转化为共享的“幸福资源”,有效增进邻里互动与认同。

    寻实招建“百米服务圈”

    微心愿里“见真情、暖人心”。推行“一人点单、网格派单、众人接单”模式,联动志愿服务队、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独居老人照料、特殊家庭关怀帮扶等需求。

    五步议事“汇众智、促和谐”。健全“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五步议事协商机制,发挥议事会“智囊团”作用。在“红色议事厅”定期召开由小区党支部、物业、居民代表参与的联席会议,特别是吸纳企退党员用“老经验”为治理难题支招,推动解决流动摊贩扰民、楼道杂物堆积等纠纷,促进了社区和谐。

    积分激励“添动能、重实效”。建立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攒积分机制,可兑换社区教育课时、便民服务。将社区、物业党员线上表现和线下服务纳入考核,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让“指尖上的奉献”和“身边的服务”同样有分量、有回报。

    寻合作拓“1公里资源圈”

    社商居企“联平台、优服务”。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搭建社商居企联动平台,推动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进社区。企退党员积极牵线搭桥,物业企业深度参与,将优质服务资源引入社区。例如,引导唐久便利拓展快递代收、政策宣传等服务功能,促成小超市转型为“惠民驿站”,形成了“惠民利商”的共赢局面。

    机制融合“强合力、提效能”。推动物业管理层与小区党支部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强化对物业服务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利益表达、信息共享、物业服务质量监督评价等机制,定期评估合作成效,让资源都用在“刀刃上”,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合力。

    “三寻三圈”治理体系将“寻”的精准性、“圈”的辐射性有机结合,构建起从需求识别到资源整合、从服务供给到情感联结的全周期治理模式。“50米熟人圈”激活内生力量,邻里关系显著升温;“百米服务圈”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服务效能精准提升;“1公里资源圈”有力拓展服务外延,资源整合释放红利,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当前:4版(2025年08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