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假院士”钻了“唯头衔”的空子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质疑。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8月5日,澎湃新闻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

    编辑点评:造假者的胆量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成本太低,收益太高。伪造一个院士头衔,就能轻松骗取校方信任,进机构“走穴”,为他人“背书”。即便东窗事发,往往也只是“一撤了之”,鲜见严厉追责。如此“低风险高回报”的生意,自然让投机者趋之若鹜。

    讽刺的是,造假者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恰是因为某些机构和个人对“院士光环”盲目迷信,无形中成了造假者的帮凶。而真正的受害者,除了被冒名的学术机构,还有千千万万脚踏实地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别让“假院士”钻了“唯头衔”的空子,社会各界需破除“唯头衔论”的迷信,用真才实学而非虚名来评判人才,才能杜绝更多“阮少平”们继续招摇撞骗。(黄祎鸣)

 

当前:A1版(2025年08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