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射洪23个孩子大热天里卖菜
7天攒下1436元,为敬老院老人们送去清凉
◎ 刘虎

小朋友们顶着烈日卖菜。(受访者供图)

    8月2日,四川省遂宁射洪市仁和镇敬老院的老人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3名8岁到15岁的小朋友,用7天卖菜所得,购置了矿泉水、米、油和牛奶,给爷爷奶奶们送来了一份特别的清凉与关爱。

    卖菜7天攒下1436元钱

    7月30日凌晨2点,射洪城南蔬菜批发市场灯火已亮,一群小小的身影在市场里穿梭。有人负责和商贩讲价,力求拿到最实惠的价格,有人扛起沉甸甸的蔬菜往车上搬,还有人拿着本子认真记账,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随后大家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挑选、分拣批发来的蔬菜,为一天的售卖做准备。

    早上8点,射洪桂仙路菜市场已经熙熙攘攘,三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

    “新鲜的黄瓜,阿姨看看嘛!”

    “西红柿又大又红,快来买呀!”

    稚嫩响亮的声音在市场里回荡,孩子们挂着汗珠的脸上写满了认真。

    据了解,这场卖菜实践活动,源于“遂宁好人”朱蓝霞的一个想法,她最初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体验生活,就是希望他们能放下手机,走出空调房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认识到赚钱的不易。

    “现在很多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困扰,单靠讲心理知识收效有限,不如让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她说,“让孩子们多做事情,在实践中充实自己、体现价值,内心就会富足,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与陪伴。”

    街坊邻居听说后,主动将自家孩子送过来,通过口口相传,共有23个孩子加入了这场志愿活动。

    7天下来,孩子们皮肤晒得黑红黑红的,嗓子也喊哑了,总计攒下了1436元。

    购买物资为敬老院老人送去清凉

    23名小志愿者商量后,用他们卖菜赚到的1436元,购买了25箱矿泉水和米、油、牛奶等物资。

    8月2日一大早,物资装车后,先是为社区便民服务点送去部分矿泉水,供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取用,随后前往仁和敬老院。

    到了敬老院,孩子们忙着搬运物资,大家个头力气不一,但都努力地把一箱箱水、一袋袋米、一桶桶油搬进敬老院的食堂。8岁的小彧抱着牛奶,小心翼翼地递给坐着的爷爷。老人们看着这群晒得黑红、满头大汗的孩子们,脸上笑开了花,不住地说:“好孩子,辛苦你们了!”“谢谢小朋友们!”

    编后语>>>>

    近日,射洪23个孩子7天攒下1436元,为敬老院老人们送去清凉,让我们既心疼又欣慰。

    暑期是劳动实践的好时机。23名射洪儿童用7天卖菜赚取的1436元,不仅为敬老院送去物资,更呈现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遂宁好人”朱蓝霞的“体验式教育”理念在此得到完美诠释——当孩子们凌晨批发蔬菜、烈日下叫卖时,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算术与沟通,更是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认知。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比空洞说教更能塑造健全人格,也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孩子们用汗水兑换的不仅是物资,更是跨越代际的情感纽带;老人们收获的不仅是消暑用品,更饱含对年轻一代的认可。这种朴素的情感交互,在数字化社交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从个体家庭到23人的团体,从单纯卖菜到精准捐赠,事件展现出社区互助的良性循环。孩子们将收入分为“敬老院专用物资”与“户外劳动者补给”,体现公益思维的萌芽。当童真与银发在敬老院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清凉物资的转移,更是文明火种的交接。

 

当前:A3版(2025年08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