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托举赛事精彩
“小青椒”护航世运会
◎ 本报记者 袁矛 李林晅


志愿者为游客提供交通指引服务。刘旭飞 摄

工作中的志愿者聂毅。袁矛 摄


    场内有序

    8600余名赛会志愿者,分散在竞赛场馆、世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机场、酒店等地

   场外守候

    统筹建设了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近万名城市志愿者轮岗守候在小站

    从对场馆进行定点巡逻,到相关物资的查漏补缺,再到根据技术官员、运动员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自8月8日起,第12届世界运动会(简称“成都世运会”)志愿者陶欣杰每天都会提前到岗,全力投入后勤保障工作。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他向记者坦言:“运动员的时间和体力都很宝贵,顺畅的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成都世运会开幕后,从竞赛场馆到城市各个角落,处处都有“小青椒”志愿者忙碌的身影。8600余名赛会志愿者,分散在竞赛场馆、世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机场、酒店等地。近万名城市志愿者也参与其中,依托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为外国宾客和市民群众提供城市宣传推广、便民服务……在赛场内外,他们共同织就一张细密而温暖的服务网。

    赛场内的精彩与火热

    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精通小语种,有着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小青椒”志愿者在世运会赛场内绽放出别样的青春魅力。

    “能够担当国际性赛事的志愿者,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激动和兴奋!”8月9日上午正式上岗后,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李欢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成都世运会的举行,学英语专业的他有了一次宝贵的“跨文化交流”机会。

    李欢是兴隆湖湖滨赛场的6名兴奋剂检查陪护员之一,这项工作责任大、任务重。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和技术官员,李欢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能用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进行顺畅沟通。有了他和小伙伴的细致引导,赛场的兴奋剂检查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四川农业大学的甘雨薰所服务的竞赛场馆,承办皮划艇马拉松、龙舟、铁人两项、跑酷四个项目。她告诉记者,除了培训期间学习的相关术语,在正式上岗后,自己也在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扩充专业词汇。

    “世运会的比赛项目属于非奥项目,平时了解不多。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志愿服务最大的难点,就是熟悉了解比赛项目的专业术语。”甘雨薰说,“我和小伙伴们还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小任务,就是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外国朋友讲述龙舟的起源。”

    作为成都世运会的举办地,成都近年来以打造“赛事名城”为目标,接连承办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汤尤杯羽毛球赛、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等高规格赛事。在这一过程中,一批经验丰富、服务专业的志愿者脱颖而出,高新体育中心综合馆的竞赛技术运行助理聂毅就是其中之一。

    在成都大运会期间积累了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聂毅,果断报名成为成都世运会志愿者。在承担武术、力量举两个大项比赛的高新体育中心综合馆里,聂毅和其他10名志愿者一起,负责运动员检录工作。

    检录工作繁琐细致,不能有一点马虎。但是凭着一股认真劲儿,聂毅和小伙伴们总是做得又快又好。谈及工作心得,这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坦言:“这份工作还特别考验时间把控能力,要精准掌握赛程时间,还要时刻关注运动员的参赛动态。”

    赛场外的温暖与坚守

    8月7日是成都世运会开幕第一天,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姚宏赛在城市志愿者岗位上工作的第四天。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指导23个区(市)县,联合18家共建单位,联动眉山、德阳两地,统筹建设了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8月4日至8月20日,近万名城市志愿者轮岗守候在小站。

    作为“万分之一”,姚宏赛的岗位在三利爱琴海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这里并不能感受到赛场内的精彩和热闹。

    “城市志愿者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但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我们的服务而感到便利和开心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姚宏赛说。
    曾参与多个国际赛事志愿服务的张远扬,今年再次“披挂上阵”,在成都龙泉驿区吾悦广场书房地铁D口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为往来市民、游客提供暖心服务。记者进入不足15平方米的小站看到,站内提供饮用水,还配备防暑应急药品,摆放着赛事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

    “能够参与到成都世运会这场国际盛会中来,在感到骄傲与荣耀的同时,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用最优质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成都的热情好客。”张远扬说。

    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世运会主媒体中心里,也有一批“小青椒”正忙碌着。

    媒体报道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只有做好媒体运行服务,才能让各媒体更准确、便捷地宣传成都世运会。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于8月4日正式开放,在赛事期间为全球200家媒体机构、近2000名记者提供赛事报道所需的办公、语言、交通、餐饮、技术等各类服务。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国际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刘可盈说。作为一名媒体运行服务志愿者,连日来,她已接待许多国内外媒体的记者,用热情和专业的服务搭建起协调沟通的桥梁。

    成都世运会火热进行的背后,是一名名志愿者真诚的笑容和付出。“小青椒”志愿者用热情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展现着当代青年的良好风貌,让整座城市因这份青春力量而愈发鲜活动人,也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

当前:1版(2025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