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亮:公益路上,他化身“追光者”为民服务
◎ 芦蕊

    从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官地矿的一名普通职工,到自发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再到牵头成立公益组织,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公益之路武亮已经走了16年了,他说:“公益就像照进我心中的一束光,我要做公益路上的追光者,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近日,武亮因助人为乐上榜“中国好人”。

   随手助人点燃志愿服务的微光

    2008年,20岁的武亮从技校毕业后,进入西山煤电官地矿成为一名矿工。“当时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想着去做点好事。”武亮说,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然后针对受助人的需求,自己采购物资,利用业余时间送到家里。而真正促使他走上公益道路的是一次特殊的矿难救援。

    2010年3月,中煤集团王家岭煤矿发生井下透水事故,当时,有153人被困井下。武亮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在井下救援的日子里,他深深地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所触动。武亮说,从那时起,他便决定竭尽全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一个人的爱心到一群人的公益

    在不断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武亮逐渐吸引了身边很多同事、朋友和他一起助人。有一天,他与工友聊天时发现,大家其实都有助人的想法,随即一拍即合,成立了志愿者团队——“西山大队”。他们定期无偿献血,利用业余时间去社区陪护孤寡、空巢老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后来,越来越多热衷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2014年,武亮正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了太原市扶弱帮困协会。有了组织,武亮和志愿者的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了。每年协会都会组织大批志愿者定期看望孤儿,每月走进社区慰问空巢老人等。如今已有1000余名志愿者和2支高校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其中。

    一位叫小飞(化名)的孩子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由于不能独立行走,每天上下学都是母亲背他。一家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生活很是困难。武亮知道后,组织志愿者募捐善款并联系社区,为他申请到了特困补助。如今已经高中毕业的小飞,在武亮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性格开朗了很多。武亮说:“这就是我们帮助他的意义所在。在人们遇到坎坷时,拉一把,帮一下,这个坎也就过来了。”

    十六年公益路初心不改

    16年来,武亮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助残、环保、助学、赈灾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为各类困难群体提供爱心服务。武亮走进学校、社区、农村等地宣讲先进事迹近百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近万人次参与各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2016年,武亮发起了“关爱留守儿童 捐出一本书 献出一份爱”爱心图书室捐赠公益活动,为困难地区小学募捐图书、文具、体育用品等。共向社会募集到爱心图书6.3万余册,总价值96万余元,建立爱心图书室13个,帮助近8万名儿童丰富文化知识。

    武亮还发起了“关爱听障儿童,我们一起行动”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带着这些孩子去太原周边景点游玩、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16年来,类似的事情多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他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前:B2版(2025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