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书展启幕,四大亮点来袭
◎ 本报记者 漆世平 文/图

上海展览中心书展现场。

    双场联动

    今年上海书展首次设立上海展览中心与福州路上海书城“双主场”

    阵地延伸

    除“双主场”外,书展还在全市打造了“X”分会场和“N”个书香浓厚、人流充沛、基础扎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数智赋能

    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书展场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阅读与文化体验

    文旅融合

    今年首次在浙江乌镇设立分会场,通过“文化+旅游+商业”的跨域创新模式,为长三角文旅商体展融合树立新典范

    8月13日,2025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约启幕,以“双主场+X+N”的创新模式,精心策划1267项阅读活动,串联起城市的书香脉络,为读者奉上丰盛文化大餐。

    今年上海书展已是第21届,在人们获取知识、娱乐休闲的方式逐渐转向线上的这个时代,上海书展坚守阅读精神内核,关切受众真切需求,在变与不变中,以书香滋养城市精神,以阅读点亮城市文明,感召、凝聚着上海乃至全国的做书人、爱书人,成为大众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盛事。

    记者探访发现,今年上海书展有4大亮点。

    亮点一

    双场联动 空间扩容激活阅读活力

    在短视频和人工智能精准推荐的浪潮中,有人会问:在家就能在线看书、刷知识节目,为什么还要冒着酷暑去挤人潮、翻纸质书?

    是书展,把阅读从个人行为,变成整座城市的文化盛事。今年上海书展首次设立上海展览中心与福州路上海书城“双主场”,以更广阔的空间容纳阅读的无限可能。

    13日上午9时,上海展览中心入口处已排起长队。来自江苏的大学生胡杨子睿背着双肩包,不时踮脚望向入口方向:“听说今年主展区有新花样,特意赶早来看看。”他的身后,70岁的上海读者杨柯与同伴热切讨论道:“马伯庸的见面会得提前去占座。”

    上海书展如同大型文化集市,让人愿意放下手机,走进人群。由此,虚拟时代“想象的共同体”变成了线下真实共同体——读书人在书展上相互看见、攀谈、握手、拥抱和鼓劲。

    跟随读者涌进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中国出版集团展区以“金书玉匣”的独特造型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架上,48000册精品图书整齐排列,“中华观物”“东方博观”等文创品牌首次亮相。“今年我们还开设了直播间,线上线下同步卖,没来的读者也能通过直播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直播间主播徐玮琦介绍。

    相邻的主宾省湖南展区则透着火辣的“湘味”。在“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鲜明标语前,4000余种图书铺满展台,《湖南为什么这样红》《功勋711》等精品新书吸引众多读者驻足选购。

    三公里外的福州路上海书城,首次升级为主会场,对公众免费开放。在书城的二楼至七楼,精心策划的五大主题文化展览与活动同步开展:二楼的盗墓笔记“稻米节”限量周边热销,五楼的“探秘兵马俑”VR体验展让观众沉浸式穿梭大秦皇陵,六楼的拾光共聚场“非遗体验活动”成为打卡热点。

   亮点二

    书香满城 阵地延伸点燃阅读激情

    除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外,书展还突破场馆限制,在全市打造了“X”分会场,并依托“N”个书香浓厚、人流充沛、基础扎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书展资源下沉一线,编织覆盖全市、深入社区的阅读网络。

    13日下午,闵行区浦锦街道图书馆内,“解锁厨房里的健康密码”主题讲座座无虚席。同一时间,全市各区级分会场及实体书店、图书馆等特色分会场,阅读分享、主题讲座、艺术展等活动精彩纷呈,呈现“不止于书、不止于展”的多元形态,营造“书香满城”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46处分布于公园、社区、商场、楼宇等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书展资讯发布与便民服务的前哨。“书展不再是为期一周的盛会,我们将持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市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参与组织活动的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

    今年上海书展还首次开设了“阅界夜市”。13日17时30分,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东花园、西花园,“阅界夜市”正式开张。文创手作、新奇好物、清凉饮品、休闲轻食等组成花车市集,点亮城市夜晚的文化消费。“没想到书展能这么逛,白天看展晚上逛夜市,感觉整个城市都飘着书香。”带着家人逛夜市的市民陈先生感慨道。

    上海书展期间,“阅界夜市”每天17时30分至22时开张(周五、周六延长至22时30分),每天21时后,非持票市民游客也能入场,共享城市书香夜。

    亮点三

    数智赋能 科技加持升级阅读感受

    “请问拾光共聚场‘非遗体验活动’在哪个区域?”在上海书城7楼,读者李女士对着智能屏轻声询问,融合了语音识别与AR导航的AI小书僮即刻显示出精准路线。

    五楼的“探秘兵马俑”VR体验展区域,几名观众戴着VR设备,沉浸式穿梭于“墓道历险”“地宫漫游”“秦皇墓室”“飞越皇陵”四大剧情场景,在虚拟现实中触摸大秦帝国的雄浑脉搏。

    上海书展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书展场景,不仅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便捷性,更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阅读与文化体验。

    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馆内,更上演AI技术在智能写作、古籍数字化、智慧教育、科学普及等多个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平台前,读者轻点鼠标就能翻阅《文渊阁四库全书》AI+版,获取自动翻译、标点、标引服务。“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四库AI助手,未来将通过公共图书馆数字系统服务大众。”该社数字编辑介绍。

    亮点四

    文旅融合 资源共享放大书展效应

    “凭书展门票真的能换乌镇分会场景区门票!”在上海展览中心乌镇展台前,江苏读者郭玉惊喜地兑换了门票。

    上海书展今年首次在浙江乌镇设立分会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助力书展品牌辐射长三角,还通过“文化+旅游+商业”的跨域创新模式,为长三角文旅商体展融合树立新典范。据乌镇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书展期间,乌镇分会场将举办“小说《诺曼底公寓》《封锁》分享会”“文学如何让一座城市活起来”等阅读文化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上方东西平台,“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首次亮相,上海本地的朵云书院、钟书阁、混知书店等在西平台一字排开,东平台则入驻了江苏大众书局、浙江舟山岛上书店、安徽黄山孔乙己书店等。“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海岛元素文创产品及舟山本土著作,吸引大批海洋文化及三毛爱好者。”岛上书店三毛文化顾问李舟静介绍。

    夜幕下的上海,书展灯光与城市霓虹交相辉映。从双主场的精品荟萃到全城书香弥漫,从AI赋能的数字体验到长三角的区域联动,2025年上海书展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让“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理念沉淀为流淌在城市肌理中的文明基因。

当前:A1版(2025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