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金昌市锚定建设颜值更靓、气质更佳、魅力更足的全国文明城市,奋力推进“文明城市”与“城市文明”双向奔赴,实现市民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指数双向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思想铸魂,让信仰坚定成为金昌最鲜明的精神品质。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建立基层理论宣讲“10+N”矩阵,引领带动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聚力打造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的使命任务,并将这一目标有机融入金昌现代化建设“1+3+N”政策框架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出台《关于加强合作推动市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金川集团公司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用好用活市域内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全体市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全社会团结拼搏的磅礴伟力。
坚持价值塑形,让崇德向善成为金昌最坚实的道德高地。深入挖掘、研究、展示以工业文化、长城文化、骊靬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社区城市书房等“小而美、小而精”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姓文化大舞台等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送到百姓身边。探索推进“金昌有礼”市域文明新实践,分众化开展“银发”“巾帼”促文明和“十万职工”“青少年”文明素养提升活动。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帮扶礼遇等制度,年均开展先进事迹巡展巡演活动140场(次),连续举办8届“德润金昌·金昌市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暨身边好人故事汇”。广泛动员市民积极参与“礼让斑马线·文明点赞”“一盔一带·安全常在”等主题活动,机动车礼让行人率、行人在路口自觉守规率、电动车佩戴头盔率逐年上升。
坚持全域创建,让城市文明成为金昌最持久的发展底色。建立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形成全链条、闭环式、常态化工作格局。建立文明创建“培育库”和“推荐库”,实现精准筛选、动态管理、梯次打造,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效能。主题化开展“逢6上街”特色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啄木鸟”市民巡访、“三随”(问题随手拍、垃圾随手捡、文明随手做)等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文明创建一码通”“文明金昌大家谈”“金娃娃文明课堂”等群众参与载体,累计收集梳理意见建议4600多条,分类建立台账,逐项挂单销号,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坚持城乡协调,让融合发展成为金昌最普遍的实践路径。将城乡文明创建纳入《金昌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2023—2030年)》,成立文明创建融合专责组,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共进。在甘肃省率先开展“村居融合”改革,打造城乡精神文明互融共建模式,让文明在村居融合的实践中生根发芽、交融共生。建立“四位一体”城乡文明创建联合体,扎实推进城乡文明单位联村共建,培育“村居乐融融”等城乡文明创建融合发展示范项目35个。举办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主题活动,年均组织开展城乡健身运动会、冬季村晚、村BA等文化体育活动5000多场(次)。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探索建立“践行文明婚俗免费观影”等移风易俗礼遇机制,发布婚事操办倡导性标准,大力推行“乡食有味·简约家宴新风菜单”、彩礼变“基金”、《金昌市白事通》、“一碗烩菜办丧事”等移风易俗创新项目。
坚持共建共享,让人民满意成为金昌最闪亮的价值追求。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工程,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背街小巷亮化美化,持续完善“口袋公园”、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深化12345“接诉即办”改革,建立“一屏感知、一网联动、一体指挥”文明创建总客服,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可感可及的创建实效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打造“文明号”公交专线,实施公交站台美化、车身外观打造、车厢内饰设计、文明服务提升、思想引领互动五项行动,让广大市民在“坐享幸福”中感受文明、传递文明、共建文明。深化拓展“共享+”文明实践模式,连续3年举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展示交流大赛,“金”味文明实践品牌体系中的“孝善基金”“文明积分”等创新举措,已成为破解基层治理、服务碎片化难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