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烟火点亮城市夜空
边撸串边看书,上海书展首设“阅界夜市”
◎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余华文学小卖部。漆世平 摄

    8月14日17时30分,夕阳余晖未尽,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的灯已次第亮起。羊肉串在铁板上嗞嗞作响,手冲咖啡的香气裹着笑语飘散,拎着书袋的读者循着光亮涌向花车市集。

    当天是2025上海书展的第二天,也是书展首次推出的“阅界夜市”开张的第二天。此时,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东花园及西花园区域约5000平方米的场地上,布置了71个摊位和7辆花车。将书香文脉与市井烟火融入城市之夜,“阅界夜市”打造了一个文化消费新场景。

    可读可赏 夜市深处品书香

    “余华文学小卖部限时营业中!打卡《活着》手稿,定制文创限量赠送……”循环播放的喇叭声里,“书香上海流动书房”花车前人头攒动。

    《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文城》等余华的作品及其推荐过的书籍整齐摆放在余华文学小卖部的货架上。“买书可赠送限量冰箱贴、小书袋,更能一睹余华先生的手稿及签名本。”小卖部负责人黄鑫说,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区别于传统书展展馆的、更轻松多元的文化体验。

    市民蔡先生驻足小卖部前,挑选书籍之余不忘捎上话梅、蜂蜜柚子茶。“逛展一日腿脚酸痛,却在夜市遇见余华先生手稿,疲惫顿消,不虚此行!”他感慨道。

    不远处,书法文创摊位上,蓝染团扇轻摇,写有“前程似锦”“金榜题名”“心宽”等字样的书法摆台展现着隶书、行书、草书的魅力。“这些都是我手写的,这是小楷扇面,这是写着诗句的书签……”摊主刘女士热情地介绍着,“字不只是形,更是筋骨气血。愿每个路过的人,能从这里带走一丝暖意,几分力量。”

    再往夜市深处走,宋锦的华光、苏州核雕的巧思、漆扇的斑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烟火中悄然流淌。

    宋锦摊位上,融入宋锦元素的发卡、耳坠、项链等商品将千年丝绸之美化作日用之物的优雅。“从北京、广州、苏州到法国巴黎、日本东京,这些宋锦文创走到哪都有人爱不释手。”摊主顾绍美指尖拂过一枚发卡,“希望通过这些文创,让更多人认识宋锦、了解宋锦,爱上咱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阅界夜市”的长椅上,记者遇见了暑期到上海某企业实习的大学生傅眉,她背着双肩包,吃着刚买的鱿鱼串。“一下班就直奔书展,逛了2个小时,买了几本书还有喜欢的文创。”傅眉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战利品”,路内的《山水》、石一枫的《一日顶流》、马伯庸的《桃花源没事儿》,“就想淘几本小书,闲时随手翻翻,心便静了。”傅眉说。

    可吃可玩 烟火氤氲伴书香

    “草原大串,嘎嘎香!”夜市上,吆喝声裹挟着肉串的焦香扑面而来。市民陈西边吃肉串边聊天,满足地眯起双眼:“白天买书花了258元,夜宵40元,精神和胃都满足了!”

    一旁,大学生瑶瑶捧着一杯黑咖啡,摊开刚买的杨红樱新作《成都美人》:“喝着咖啡读杨红樱,成都美人配人间烟火,绝配!”

    夜市现场,羊肉串、蚵仔糕、热干面、臭豆腐等各色美食应有尽有,鲜榨果汁、冰镇绿豆汤、原叶茶等清凉饮品沁人心脾,还有星巴克咖啡、光明乳业、康师傅深夜面馆等耳熟能详的品牌。专程从苏州赶来逛书展的读者何洁拉着装满书籍的行李箱,一边逛,一边吃,偶尔驻足拍照:“待会儿选几张最‘上海味’的发个朋友圈,让朋友们也‘云感受’这书香伴着烟火气的奇妙夏夜。”

    童真的欢声笑语也在夜市上荡漾。

    3D打印摊位前,一群小朋友正在挑选喜欢的玩具。摊位上,唐僧师徒手办、奥特曼宝剑、恐龙蛋等3D打印玩具琳琅满目。

    “老板,这个哪吒手办多少钱?”“35元。”“我用现金,可以找零吗?”“可以的。”家住上海展览中心附近的琦琦小朋友打开自己的零钱包付了款,拿着喜爱的“小哪吒”转身又奔向快乐套圈圈摊位。没一会儿,“我套中了!”的清脆欢呼声划破夜空,引得周围的人会心一笑。

    书展期间,“阅界夜市”每天17时30分至22时开放,周五、周六运营时间延长至22时30分。值得一提的是,每晚21时上海展览中心书展主展馆闭馆后,没有购买书展门票的市民游客也能进入“阅界夜市”。

    “阅界夜市”盏盏灯火,不仅照亮了书页,更映照出城市文化生活的崭新图景。这交融着纸墨芬芳与生活滋味的夜晚,正以创新的姿态,为上海城市文化IP添彩。

 

当前:2版(2025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