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山东的观众在“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厅参观。 朱伟辉 摄

8月17日,上海博物馆文创商店。 朱伟辉 摄

8月17日晚,上海博物馆,观众在参观图坦卡蒙雕像。 朱伟辉 摄
数说“金字塔之巅”
340多个开放日
日均接待观众超过8000人次
最后一周推出“7×24小时不闭馆”观展体验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
展览累计接待观众总数2777966人次
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逾300亿次全网曝光量
拉动城市消费比例达1∶48
逾277万人次观众、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逾300亿次全网曝光量……持续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完成168小时连续开放创举后,于8月17日24时正式收官。该展览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更以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的溢出效应为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这一文化大展不只现象级,更堪称“史诗级”。
“这种奇迹只有中国才有可能发生。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和我们所处的伟大城市,让我们有机会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在8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回顾展览一系列引以为傲的成就,并向270余万海内外观众及为展览付出的工作人员表达感谢。“正是你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上博的厚爱和包容,以及不惧风吹、日晒、雨淋的执着,才让我们创下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发布会上同时宣布,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启动,这是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
一座城托举一个展
古埃及展最后一天,不少观众来赶“末班车”。在“法老的国度”展厅,入口处走廊几乎水泄不通,不少人手举智能导览设备,一些观众选择反向观展,先去人流较少的“萨卡拉的秘密”。观众的热情也让博物馆工作人员感动。褚晓波透露,在古埃及展340多个开放日当中,平均每天接待观众超过8000人次,其中8月16日24小时开放中,共接待观众23149人次,史无前例。去年中秋节期间的台风天,仍有4000多位观众顶着风雨来上博参观古埃及展。
为解决“展览热”造成的“一票难求”等问题,上博加开220个夜场和专场,并在古埃及展展期最后一周推出“7×24小时不闭馆”观展体验,创造全球博物馆168小时连续开放的世界纪录。0:00—6:00的深夜场每场3000个名额全部售罄,已有超过21000名“废寝忘食”的观众走入展厅。
为保障168小时连续开放,上博馆内配齐安保和服务人手、安排医护人员二十四小时轮班驻场,属地派出所也通过协调地下停车场、安排交警引导等保障观众出行和安全。“以往这样的纪录只可能发生在欧美的一些超级大馆,但在今天,它诞生在中国,诞生在上海博物馆。展览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整个中国博物馆行业跨越式的发展,也得益于上海的区位优势、文化积淀、营商环境、消费潜力的得天独厚。人们常说‘一个展惊艳了一座城’,但其实是‘一座城托举了一个展’。”褚晓波说。
据统计,展览累计接待观众总数2777966人次,一举刷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纪录。其中,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外埠观众中逾七成为本次特展专程来沪。展览总营收超7.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超3.2亿元,文创活动及周边衍生产品收入超4.4亿元。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古埃及展拉动城市消费比例达1∶48,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
开启文明互鉴新篇章
新闻发布会上,亚历山大博物馆策展人汉格·埃尔赛义德代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向中国政府和上海博物馆致以感谢。她表示,展览不仅架起两国文明交流的桥梁,更印证了双方在尊重历史、追求知识、礼赞人类创造力上的共同价值观。
发布会上同时宣布,以此为契机,上博今年即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开展古埃及最早都城孟菲斯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这一合作意味着中国考古队将首次深度参与埃及最古老核心遗址区的考古工作,也是继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后,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
早在展览筹备期间,上海博物馆就已开始考量后续在埃及开展联合考古发掘的可行性。2024年9月,经过前期的学术准备,上海博物馆派遣专业人员前往埃及进行考察。在短时间内调查了埃及十余个遗址点,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协商后,选定了古都孟菲斯核心地区的塞赫迈特神庙。近期,上海博物馆通过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和安全部门的审批,获准在遗址内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
目前,上海博物馆成为首个在孟菲斯地区获得发掘许可的中国考古团队,计划于今年10月前往埃及,首个发掘季将持续约2个月。
此次发布会还透露,上海博物馆下一个“对话世界”系列的超级大展正在积极筹备中。
现象级大展是如何炼成的?
◎ 王文静
历时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圆满落幕,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集中亮相,更成为跨越尼罗河与黄浦江的文明对话典范,以现象级热度重塑了公众对文化展览的认知。
一连串数据显示,由上海博物馆发起的这场“从尼罗河到黄浦江”的文明对话,已成为国际文博界的现象级事件。超277万人次的参观量刷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纪录,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逾300亿次全网曝光推动其成为年度文化焦点。总营收超7.6亿元,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埃及入境游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5%,真正实现“一个展激活一座城”的效应。
策展理念的革新是其核心突破。打破以往同题材展览依赖从欧美博物馆借展、以西方视角叙事的传统模式,由上海博物馆联合中埃学者自主策划,从埃及7家重点博物馆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商借到的788件文物,超95%为亚洲首展,萨卡拉遗址考古成果更属全球首次大规模展示。
运营创新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中国文博人守正创新,让古埃及传说中“图坦卡蒙踏上永生之旅”变成引人入胜的短片,将“灵猫”叫声植入展厅背景音乐……通过戏剧、音舞、动画、视听等多元技术,“沉睡”的中外文物与多媒体成功嫁接,变得宛若再造、栩栩如生,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乐此不疲。
除了对社会、对这个城市经济的拉动,对上海博物馆在国际行业影响力也带来了显著提升。比如,得益于“金字塔之巅”的成功,埃及方面已经主动来谈新的展览合作,他们首选上海,继续和上博合作;包括展览后续还将去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上博从借展方似乎又变成了资源方、平台方,从埃及引进,再传播到全国各地。
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文明对话的新起点。这场展览证明,优秀的文化展览能跨越地域与时空,激发人们对文明的敬畏与探索欲。正如它所树立的标杆,未来将有更多“从江河到海洋”的文明对话,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交流中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