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以机制领航、多元实践、日常浸润三重笔锋——
将文明创建从“任务清单”写进百姓生活
◎ 张美荣

    数说门头沟

    ●  40万名门头沟人同心共创文明城

    ●  7.6万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常年活跃城乡

    ●  全国文明村镇11个

    ●  全国文明单位15个

    ●  3000多项惠民工程落地见效

    ●  40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  87条示范街巷蝶变

    ●  230座垃圾分类驿站全时在线

    从“揭榜挂帅”破解200余个民生难题的暖心实践,到“小龙人”广播社15万次文明传播的童声回响;从“山水课堂”里10余万人次沉浸式教育的思想浸润,到33万人次参与“礼让斑马线”的日常坚守……北京市门头沟区以机制领航、多元实践、日常浸润三重笔锋,将文明创建从“任务清单”写进百姓生活,绘就出“人人参与、天天可见”的宜居宜业文明新图景。

    “机制笔”——

    “揭榜挂帅”全域推进 民生难题变幸福清单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明城区创建中,“揭榜挂帅”机制正成为破解民生难题、激发共建活力的“金钥匙”。

    走进东辛房街道圈门社区矿建街268号院,一处闲置的房屋已华丽变身——这里即将挂牌东辛房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让东辛房老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省去到位于10公里外的新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往返2小时的奔波,这份“家门口的便利”成为文明创建中温暖的注脚。

    这份便利的背后,是“揭榜挂帅”机制的精准发力。自2023年底起,东辛房街道将场景治理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把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转化为“治理榜单”,通过广张榜、发“英雄帖”,动员“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参与破题。第二期“榜单”揭榜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刚敏锐捕捉到闲置房屋的改造价值,提出打造政务服务分中心的方案,为居民送上“及时雨”。

    “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东辛房街道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韩紫婷道出了机制的核心,“揭榜主体从首期榜单以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为主的57人,扩展至第二期榜单吸纳学校、公安等新主体的100余人团队。”

    “朋友圈”持续扩大,治理智慧不断汇聚。机制实施后,东辛房街道各社区矛盾少了、笑脸多了,文明创建的群众基础更扎实了。

    成效显著,“揭榜挂帅”机制很快从“街道探索”升级为“全域实践”。2024年起,门头沟区将“揭榜挂帅”深度融入文明城区创建全局,全区130余个部门、镇街围绕停车难、游商治理等群众“急难愁盼”发布610余个攻坚榜单,吸引来自机关、村居、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的4500余人“揭榜”,累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个,孵化出“AI+法治安全教育”“村居应急广播系统”“双老”社区养老模式等一批可复制的治理成果。

    “实践笔”——

    “小龙人”“山水课堂”齐发力 全民参与成创建内核

    让文明理念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社区生活肌理,大峪街道龙山一区社区“小龙人广播社”这群由20余名青少年儿童组成的“小龙人”,正用孩子特有的视角与行动,诠释着全民参与的创建内核。

    龙山一区社区积极践行“儿童友好理念”,鼓励孩子们以“一米视角”观察身边变化,通过“随手拍”记录社区里的新鲜事、好榜样,再以童声广播传递至社区角落。

    龙山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金磊介绍,为让这份“童力”更有力量,社区联动“五老”志愿者,以榜样力量带领孩子们参与新闻播报、人物访谈、文明楼层评比等活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培育链条。

    如今,龙山一区所有少年儿童都已融入“小龙人”群体,这些“未来之声”也吸引更多家庭与邻里主动加入文明传递中。

    “小龙人广播社”并非个例,近年来,门头沟区全域深耕多元创新实践推动文明培育。如妙峰山镇重构城乡精神文明教育场景,通过打造“山水课堂”、创新沉浸式教育等,探索出一条“源即课堂、全民皆主体”的新路径;涧沟村推出北京市首个“化蝶”VR实景课程,还原情报员工作场景,年开展活动100余场,覆盖1.2万人。

    从儿童视角的微观察到全域场景的深融合,门头沟区以“全民皆主体”的生动实践,让文明理念扎根生活、融入日常。

    “日常笔”——

    礼让、节约、志愿融入生活 文明从“要求”到“自觉”

    漫步门头沟区的街头巷尾,永定河畔碧波荡漾,社区里身着绿马甲的“门头沟热心人”志愿者忙碌清扫,餐饮店“光盘行动”标语醒目,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近年来,门头沟区聚焦“条例我践行、礼让斑马线、养犬讲规范、健康居家人、劳动创幸福”五大板块,以“文明天天见”系列活动践行文明理念,绘就文明新图景。

    文明是生态画卷的底色。门头沟将“诗画乡村”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结合,万余名市民走进河湖堤岸,用“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等主题志愿服务为永定河添绿;各镇村以“镇-村-网格”三级治理模式,开展“喊你来遛弯”等百场活动,城乡环境从“净”到“亮”,“一镇一品”的创建格局让文明触手可及。

    文明是市民生活的日常。“礼让斑马线”行动中,3.3万名机关人员、8.7万名司机和快递小哥签下承诺书,33万人次积极参与行动;餐饮街上,“小份菜”“光盘有礼”成新风,28.5万市民在“我光盘、我光荣”活动中践行节约;垃圾分类智慧平台全域覆盖,党员“桶站值守”示范引领,文明养犬、低碳生活渐成习惯,点滴行动汇聚成文明星河。

    文明是干群同心的注脚。从防汛救灾时4万名党员冲在“清淤大会战”一线,到灾后1.07亿元物资的暖心捐赠;从K396列车滞留时“有一口吃的就不让乘客饿着”的承诺,到57名“抗洪先锋”的榜样力量;更有2774支、7.6万人的“热心人”队伍常年活跃在街头巷尾……在党建引领下,文明从“要求”变为“自觉”。

    从环境美到人心善,从日常细节到精神传承,门头沟区用“文明天天见”的坚持,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当前:4版(2025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