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新华街道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思路,聚焦居民需求,创新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整合辖区“资源链”,搭建邻里“连心桥”,扩大治理“朋友圈”,凝聚利益“共同体”,构建起“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用、多元服务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从“办事窗口”到“幸福家园”
新华街道践行“政务小空间、服务大平层”理念,近三年投入改造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个小区服务站及1处楼宇商圈,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通过去行政化、亲民化设计和“腾笼换鸟”创意改造,将低频使用空间转型为文娱活动室、社区书屋、健身房、心理驿站、匠人工坊等20余个特色场景,实现“一室多用”“错峰服务”,覆盖全年龄、全时段群众需求。
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挖掘社区能人资源,组建“社群”治理单元。通过挖掘社贤能人、才艺达人等关键少数,引导其成为网格“和事老”、政策“宣传员”和社区“节拍器”。目前,已形成覆盖文明创建、小区监督、矛盾调解等领域的社群力量,推动居民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
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
街道示范点局前、局西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统筹联动作用,通过规范章程、联席会议、协议签订和项目认领等机制,吸纳政府部门、驻街企业、社会组织等组建“共建合伙人”联盟,整合专业服务力量,推动“条块共建”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目前,已形成涵盖“困难帮扶”“健康义诊”“教育培训”“文体活动”“法律援助”“平安护航”等领域的多支专业合伙人队伍,推动基层治理由单一主体转向多方参与。
在社区党委统筹下,“共建合伙人”深度参与多领域治理:“美居合伙人”开展“楼道革命”,清理卫生死角百余处;“平安合伙人”依托邻里议事角化解矛盾50余起;“文艺合伙人”打造“与邻为乐”空间,开设“银发课堂”,组织太极健身、书法绘画、健康养生等活动;“医疗合伙人”推出“银发健康守护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义诊和体检服务;“阅读合伙人”除亲子阅读活动外,还开设“AI智习室”“课后托管微课堂”“多彩暑期成长营”“非遗传承研习社”等公益课程,拓展服务覆盖面。
从“被动输血”到“联合造血”
街道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创新探索“空间换资金”“经营换服务”等社区营创服务模式。具体而言,由第三方所在社区提供场地并协助对接辖区适龄群体,助力其拓展业务、降低成本;第三方则自费装修入驻,不仅提供低于市场价格30%的专业服务项目,还向居民定量提供免费公益服务,并承担社区水、电、暖、网等公共支出费用,真正实现“企业开源、社区节流、居民受益”。
目前,已打造平城区最大的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首个社区“AI”自习室,充分满足青少年运动、文娱与学习需求;打造家门口一站式康养服务工作站,为特需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打造社区成长中心,构建“安全托管+健康膳食+社区活动”的一站式家庭支持空间;打造3个社区幸福餐厅,提供助餐服务。
通过携手“社区合伙人”创新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新华街道形成“党建+”社区服务矩阵,建立社区与多方的联结,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通过合伙人的收益反哺、资金注入、联合共建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激发社会活力、撬动社会资源、实现自我造血,实现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多元化、协同化,治理模式多样化、开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