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陕西省宝鸡市23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了最热闹的“成长乐园”。在这里,青铜器纹饰在指尖重生,科学实验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安全防护的知识扎根,小小身影用行动传递文明。这个夏天,“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成为宝鸡青少年最鲜活的成长注脚。
指尖上的文化课:让历史“活”起来。“看,这是饕餮纹,古人用它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在陈仓区周原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志愿者手持青铜器仿品,给孩子们讲解周礼文化。揉泥、塑形、刻纹,孩子们专注地制作青铜泥塑。非遗传承人黄婷带着家长和孩子共绘挂虎,朱红的底色、金黄的纹饰。从青铜文化到非遗技艺,文明实践站让历史走出博物馆,变成孩子们能触摸、能参与的生动课堂。
实验室里的好奇心:让科学“趣”起来。岐山县凤仪东路社区实践站的桌子上,盐粒随着音乐跳动。“这是声音的振动!”志愿者演示着“会跳舞的盐粒”实验,12岁的张睿瞪大了眼睛,拉着小伙伴尝试。在千阳县西关社区,VR眼镜让孩子们“走进”青铜器铸造作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操控的机器狗,更是引来阵阵欢呼。从“神奇火焰掌”到显微镜探秘,文明实践站用趣味实验搭起桥梁,让科学探索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了芽。
安全课上的成长礼:让守护“实”起来。“遇到有人落水,不能直接跳下去!”凤县红花铺镇草凉驿村实践站里,防溺水演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志愿者用真实案例讲解自救技巧,11岁的刘思涵边学结绳边说道:“学会这个,既能保护自己,说不定还能帮助别人。”一旁的防震演练中,孩子们弯腰、抱头、快速撤离,动作熟练。陇县城关镇西城社区的女童保护课堂上,县妇联讲师用情景剧教孩子们识别危险。
志愿岗上的文明行:让善意“传”起来。金台区三迪社区的小广场上,30名“护鸟小使者”给居民讲解鸟类保护知识。“这是朱鹮,是我们陕西的宝贝!”10岁的周奕彤举着宣传画,声音清亮。课后,他们拿起夹子清理垃圾,汗水浸湿衣衫,却没人喊累。“能让社区变干净,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