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 探索新型积分联动体系 推动文明实践全员参与
◎ 赵志先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创新构建“党员驾考制+志愿积分制+道德银行”的积分联动体系,通过量化管理、动态考评、多维激励,将文明实践从“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互动”,从“政府推动”升级为“全民行动”,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实践的新路径,以文明实践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构建“三维积分”体系,让文明实践“有章可循”

    党员驾考“强引领”。该县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农村党员驾考制,借鉴驾照分值管理办法,设置基础分12分,结合党员“星级管理”模式,围绕“对党忠诚、政策落实、为民服务(文明实践)、示范引领、遵纪守法”等五个方面评定党员星级。对评定为五星级的党员在政策上优先支持,优先纳入评先选优对象,年轻无职党员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对评定为一星级的党员,转入党员教育整改党支部进行教育整改转化,并进行“回炉”淬炼。

    志愿积分“促服务”。全县机关党员干部注册成为志愿者,以干部的职能职责为依据,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科普等8支专业服务分队,率先开展关爱服务,提供政策资源支持。发挥志愿者的热心奉献作用,做好专业服务和照顾服务。出台《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鲜明正向激励机制,根据提供的服务时长、服务专业性等,为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分别赋分,进行服务评价和积分激励。

    道德银行“储美德”。全县414个村(社区)建立起“党政引导、道德为先、激励为要、自我管理、社会参与”的道德银行积分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议、评、奖、晒、建”机制,一季度一汇总评议、半年一总结兑现激励。在评定内容上,突出爱党爱国、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等重点内容,细化道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引导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积极参与文明实践。

    创新“三级联动”机制,让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打破数据壁垒。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打破党员驾考、志愿者积分、道德银行积分三大系统数据壁垒,实现“活动发布—志愿者报名—志愿积分生成—奖励兑换(道德银行)”全流程线上化。平台设置“文明实践地图”功能,实时显示各村居积分排名、志愿服务热力分布,群众可通过手机端“抢单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强化三级联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1(中心)+32(所)+414(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并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新闻宣传推送、文明实践成效评估(道德银行积分)制度,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村社成立由“五老人员+乡贤+志愿者”组成的积分评议小组,每月召开“文明评议会”,将积分管理与村务事项挂钩,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精准供需对接。建立“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围绕“一老一小一困”等重点群体,设计“银龄关爱”“周末义剪”等27个精品项目,每个项目对应明确积分标准,项目负责人获“道德银行”特别贡献奖,形成“项目落地有积分、群众受益有感知”的良性互动。

    强化“三重激励”保障,让文明实践“常态长效”

    物质奖励“增动力”。整合帮扶资金、社会捐助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等资金,购置群众生产生活日常用品,根据群众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物品,让村民群众在“看、听、评、学”的过程中,弘扬正义、传递文明、传承孝道、播撒善举,让好人好事在全村传播。

    精神激励“树新风”。自“道德银行”开展以来,通过一系列评比活动,推荐评出“中国好人”1人,“四川好人”24人,“巴中好人”80余人,巴中市“道德模范”4名。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开展先进事迹巡讲交流活动150余场次,受众达40万人,极大地改善了村风民风、村容村貌,提升了群众精气神。

    政策倾斜“添保障”。将“道德银行”积分与惠民政策挂钩,积分高的家庭在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县人社局对积分500分以上的群众,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县卫健局对“文明示范户”家庭成员,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

 

当前:4版(2025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