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排座位筑基石 凝聚合力促成长
◎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 魏大学

    学生的“座位安排”,看似是班级日常管理的小事,实则关联学校稳定、家校协同、班风建设、师生发展及学生和谐等多重维度,成了学校领导、各班教师以及每位家长和学生共同聚焦的核心。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正副班主任初见学生的身高差异,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及家教概况等全然陌生。在这种“一切皆陌生”的情况下,往往是根据学生到校先后和自由入座来临时编位的。如何让座位编排既公平合理又凝聚共识来赋能学生成长呢?

    拟清单广征集,架起家校沟通桥

    秉持“调查—研究—运用”的理念,开学第一周,各班需主动“敞亮对话”,以“给家长的一封信”为载体广而告之,第一时间缓解众人对座位问题的过度关注与焦虑。教育的合力源于观念的共鸣,座位编排亦需家校思想同步。告知书需清晰列出核心问题:座位编排应遵循哪些合理性原则?班级初步设想的编位方法是什么?家长对座位编排有何看法?孩子是否有特殊座位需求?同时附上“班级座位编排金点子征集表”,通过清单式调查收集意见,让平等交流、集思广益的氛围走进家庭,为后续工作筑牢思想基础。

    聚焦点共商议,凝聚家校共识力

    依托“座谈—商议—运用”模式,开学第二周围绕“座位编排”这一主题针对性地召开专题家长座谈会。座谈流程层层递进:首先组织家长面对面地共同学习座位编排的相关原则与要求;再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关键观点和重要内容;随后由选出的家委会梳理各小组意见,汇总核心建议;最后由家委会主任组织大家各抒己见,全班分享比较集中的意见和通报比较突出的想法,班主任结合整体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最终形成思想统一、共识度高的实施办法。

    定规则细实施,确保执行有力度

    遵循“实践—研究—运用”思路,在家长座谈会达成共识后,班主任联合家委会代表、科任教师及学生代表进一步细化座位编排的规则,形成书面文本。通过班会课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宣读,经表决后适当微调,最终向学校报备、发送至家长群、张贴于教室公示栏,确保规则透明、执行到位。如此,学生方能心悦诚服,家长自然安心满意。

    方法新重引领,动态管理显智慧

    采用“尝试—调整—优化”策略,让座位编排常新常优。坚持不设“特殊座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总体按照身高从低到高排列,保障每个孩子看清黑板;实行动态管理“每周大调整”与“随时小调整”有机结合。

    “每周大调整”于周一早上实施:将班级分为一二排、三四排、五六排、七八排四个四人学习小组,每周前后轮动(如:一二排下周调至三四排,以此类推);全班分三大组,每周左右轮动(如:第一大组下周调至第二大组,循环往复)。

    “随时小调整”则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由科任教师灵活微调:优差搭配促进互助,男女混坐实现性格互补,学生自主组合辅以教师调控,同时兼顾动静结合、身高适配、取长补短等细节,以灵活应对、智慧处理让座位编排产生教育力,传递正能量,助力优良班风学风养成。

    座位编排事件虽小,却是教育工程的缩影。班主任唯有巧思善为,巧排座位,方能赋能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添力护航。

 

当前:3版(2025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