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悟”
◎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初级中学校 胡琼丹

    地理知识的学习侧重理解性记忆,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时,应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探究式的自主学习,这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

    更新观念,是“悟”的前提

    地理知识繁杂且缺乏连贯性,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激发兴趣,是“悟”的要诀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学科处于被动的地位,地理课本里的知识空间性较强,但故事性不强,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更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高原地区时,就可由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貌等延伸到如何开发高原地区地热能及水能资源等问题,让学生根据八年级下册所学有关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讨论研究进一步开发高原地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

    自主学习,是“悟”的关键

    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以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学习过程中要悟,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懂得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去深度挖掘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课堂真正回归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如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讲解,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源、工农业、典型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典型的城市(首都北京)等诸多方面展开,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该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其他三个地理分区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地理的教与学,并从生活中挖掘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传达地理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

 

当前:3版(2025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