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发旅游成为文旅消费市场新增蓝海,消费火爆的同时问题不断
“银发族”如何走得更远?
◎ 本报记者 周洁 朱乔明

    火爆原因

    ● 老年人需求:通过旅游学习新事物,同时维系社交、减少孤独感

    ● 市场供给:旅行社推出康养游、文化休闲游等产品

    ● 观念改变:老年人消费观念从 “养老” 转向 “享老”

    痛点盘点

    ● 低价团乱象频发:通过低价诱导报名,实际强制购物,服务缩水

    ● 旅行社与安全问题:资质不足,部分旅行社缺乏专业运营能力,权益难保障

    ● 产品与设施适配不足:产品缺乏健康、社交、文化体验类深度定制服务

    优化服务

    ● 地方实践探索:增开“熊猫专列・安逸号” 等特色旅游专列;推出 “黄山 AI旅行助手”,提供智能服务

    ● 行业优化方向:开发个性化线路,增设无障碍通道

    ● 政府层面:加强监管,健全银发旅游领域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8月16日7时10分,成都东站候车大厅里,64岁的曹伟和丈夫程刚背着行李,正在排队等候检票,他们即将开启为期半个月的云南之旅。“这是今年第三次出门旅游了,1月份在海南过冬,5月份去了新疆伊犁。”曹伟边翻看手机里的旅行照片边对记者说道。

    在通往各地的列车与飞机上,在热闹的景区里,银发群体的身影越来越多,当越来越多拥有强劲消费能力的“60后”成为老年旅游主力军,这场银发浪潮正在重塑旅游行业的消费版图。

    现状:老年人出游频次相较5年前增长两倍

    在成都市中和街道的社区活动空地上,刚结束云南之旅的王阿姨和邻居们开心地分享旅途趣事。“孩子们都成家了,家里就我和老伴,总觉得空落落的。”71岁的王阿姨平时要帮子女带孩子,前几日她得空和朋友一起去了趟云南旅游。

    当下,出门旅游已成为不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选择。根据全国老龄委数据,银发旅游人数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携程平台数据也显示,2024年银发人群的出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2%,相较于2019年,其出游频次增长了两倍。

    “银发群体出行多数选在非假期的旅游淡季,旅游旺季时相对较少,约占总体客群的三成,错峰出行时占比能达到总体客群的五成左右。”走访中,成都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李威透露,银发群体已经成为不少旅行社全年客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发旅游市场缘何如此火爆?

    “银发旅游的火热映射出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需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莫易认为,不少老年朋友出游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旅游学习新事物,保持活力,追求年轻时未完成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与朋友、家人结伴旅游,维系并增强社交关系,减少孤独感。

    “旅行社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推出康养游、文化休闲游等产品,线路设计侧重休闲、舒适与文化体验,贴合了银发旅游的需求。”李威表示,不少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生活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从养老到享老,愿意花钱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此外,高铁网络完善、旅游专列开通等交通升级,大幅缩短旅行时间、减少旅途疲劳,让老年人出行更便捷。

    痛点:主打购物的低价旅行团盯上了注重价格的老年群体

    尽管银发旅游热度高涨,但有些老年人在出行时却遇到了“糟心事”。

    一些主打购物的低价旅行团盯上了注重价格的老年群体。江苏涟水县的周大爷曾参加过一个一日游的低价团,“团费只要99元,结果被拉去购物,不买导游还不高兴,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报了低价游,到当地才发现导游没证,行程混乱,景点只是匆匆路过,根本没好好玩。”提起误信“899元全包”的一次出游,67岁的济南市民张先生懊悔不已。

    73岁的成都市民王美珍吐槽:“跟团行程太满了,一天要打卡几个地方,吃住都不好,不停地走,感觉不是在旅游,是在遭罪。”

    记者调查后发现,随着银发旅游市场升温,大量商家涌入,一些旅行社缺乏资质与专业运营能力。有的为降本增效,便偷工减料,安排无资质人员担任导游;有的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用“政府补贴”“赠送”等名义诱导报名,实际行程与宣传严重不符;有的路线规划不合理导致老年人长时间赶路,严重影响体验。

    部分旅游企业针对老年人出游的安全措施还存在缺位。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中小型旅行社无法提供车辆定期维护记录,接送老年游客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行程安排未考虑老年人特点,早出晚归让他们疲惫不堪;高风险项目缺乏安全评估与防护,旅游保险不完善,一旦发生意外,老年人权益难以保障。

    同时,当前银发旅游产品多以传统观光团为主,缺乏针对老年人健康、社交、文化体验等多元化需求的深度定制服务。景区、酒店、交通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不足,如缺乏轮椅通道、休息区不足,智能化服务未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等,导致老年游客体验不佳。
    未来:提升从“适老”到“悦老”服务

    针对银发旅游中的痛点问题,全国多地从出行交通、景区设施、旅游产品等方面,积极探索优化老年游客体验的破局之道,不断提升从“适老”到“悦老”的银发旅游服务。

    四川省瞄准“银发旅游”,增开特色旅游专列“熊猫专列·安逸号”10趟线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新疆等地,优化站景交通衔接与接驳公交常态化,推动景区适老化改造,完善无障碍通道、医疗急救等设施,鼓励文艺团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景区、上列车”丰富文旅体验。

    安徽“黄山AI旅行助手助力老年人出游新体验”项目,针对老年游客全场景旅行需求,运用推荐算法等技术,提供智能客服、预约购票等高效智能交互服务,提升老年人游玩体验。山东省为老年群体举办消费教育大讲堂,揭露“低价旅游暗藏强制购物、行程缩水导致服务打折、隐瞒风险造成安全无保障”等常见陷阱……

    不少从业者认为,旅游行业还要进一步开发完善高品质旅行产品,为不同出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出行选择。

    李威认为,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应结合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与精神文化兴趣,精心设计日程安排舒缓、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线路,针对性增加休闲度假、养生研学、红色记忆等特色项目,满足多样化的旅居服务需求。

    例如,景区、酒店要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持续升级适老化基础设施,如增设无障碍通道、优化轮椅租赁服务、提供24小时响应的紧急呼叫服务,在游览路线关键节点合理布局休息驿站并配备饮水设备,放大标识牌字体并增加语音提示功能等。

    业内专家表示,要让银发旅游持久地火热下去,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健全银发旅游领域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前:1版(2025年08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