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全体中华儿女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付出超过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取得了抗战胜利。
80年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人潮涌动,大家一起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8月27日,笔者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历史印记
照片与文物诉说抗战艰辛
展览以时间为轴,包括8个主题部分,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战的光辉历程。1.22万平方米的展厅里,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共同构筑起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其中三分之一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走进展览序厅,大型雕塑《铜墙铁壁》映入眼帘。八路军、新四军、工人农民、爱国人士等形象逐一呈现,人物轮廓巧妙构筑成长城形态,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在“奋起抵抗 中国人民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部分,一个被子弹打穿的钢盔,无声诉说着第29军士兵的英勇顽强。
在“全民族抗战 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区域,一面“死”字旗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动容: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父亲赠给他这面旗,旁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等字样。
笔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多样化展示手法,打造出沉浸式参观体验。一层展厅的唱片装置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本次展览设置的抗战歌曲点播台,观众可以通过屏幕点选《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经典曲目,大屏幕会同步播放相关影像。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经典历史场景被实景还原,全息影像、透明展屏、AI交互等技术的运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负一层展厅扶梯旁的巨型照片墙上,通过光影明暗调节,5098张抗战老照片缓缓流转,最终勾勒出一个巨型火炬,象征着抗战烽火在祖国大地熊熊燃烧。这些照片反映了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的奋斗历程。
展览还注重细节呈现和个体叙事。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证书等首次展出的展品,从细处展现了抗战英雄的家国大义。
展厅里的文创空间也人气爆棚。抗战主题徽章、冰箱贴、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受到追捧。
观众共鸣
以史为鉴,吾辈自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循着展览的路线,从黑暗走到光明,心里越来越敞亮。”60岁的游客孙先生特意从北京海淀区赶来观展。“逼真的场景让人揪心,但穿过这段沉重的记忆,等待我们的终究是胜利的曙光。”孙先生说。
参观结束后,笔者在观众留言簿里发现了许多游客留下的心声。这些笔记或工整或稚嫩,但流淌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深刻的觉悟——
9岁的小观众杨涵喆,一笔一画地写下:“我会好好学习,多读书,长大后为祖国添一份力。”
教师石莲写道:“今日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感恩为中国革命付出青春、热血的仁人志士。我在平凡的岗位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来自新疆的游客唐全中今年75岁,参观结束后,他久久站立在展厅不愿离去。“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他深情地说:“希望吾辈勇于创新,发愤图强,捍卫中华之盛世。”
“硝烟虽散,历史永存。”一名青年在留言簿上郑重落笔:“愿我们永远铭记,以史为鉴,让和平之花常开不败,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