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
党建领航打造育人新引擎
◎ 芮光 何晓辉

    在中原大地河南省漯河市的教育版图上,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漯河四高”)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党建为舵,引领文明校园创建之舟破浪前行,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基石

    漯河四高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精心打造“三联系三示范”党建品牌。通过“班子成员深入年级、中层干部扎根班级、党员教师贴近学生”的紧密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党性示范、师德示范、专业示范”作用,构建起一张覆盖全校、全员参与的红色育人网络,让党建与教育教学、文明校园创建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思想引领,夯实思政阵地。学校党委依托政治教研室,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大胆改革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思政、全过程思政、全方位思政”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思政教师创新课程,党支部书记深入课堂,共同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思政教育网,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师生的心田。同时,党建文化长廊、心理咨询室、党史文化主题墙等思政教育阵地的建设,更是为师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空间。

    “党建+”模式,深化融合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学一线,“党员示范课”等活动如火如荼,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党建文化被巧妙融入,特色党建文化长廊和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师生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品牌示范,创新育人路径

    漯河四高党委以“三联系三示范”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

    校领导深入一线,精准施策帮扶。校党委书记苏玉红等校领导,深入所联系的年级,为家庭遭遇变故的学生送去温暖与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党员教师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参与教研、推门听课、制定个性化方案等措施,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中层干部当好“四角色”,助力班级管理升级。每位中层干部至少对接两个班级,严格履行“班风建设协作者、课堂观察员、思想晴雨表、心理疏导者”的“四角色”职责。他们定期组织班干部专题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深入课堂听课,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复习效率;体察学生实情,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答疑解惑”快速通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员教师示范带动,多方联动共育英才。党员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开展优生培优、学困生转化、困难生帮扶等工作。他们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营造了一个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的良好育人环境。

    志愿服务,引领文明风尚

    漯河四高将“党建+”工作模式有机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建带群团”的协同效应。

    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学校围绕校园自主管理、学校周边服务、社会公益等领域,广泛开展“百师访百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深入乡村,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传递关爱与温暖。

    专项基金助力贫困学子,彰显教育公平。学校党支部设立“微光基金”“爱心助学基金”等专项基金,为重病学生家庭解困、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学校对贫困学子的深切关怀,更彰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社区志愿服务深化感恩教育,培养时代新人。学校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党员教师王晓鹏等人的先进事迹更是成为生动的感恩教育案例,激励着更多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践行使命铸辉煌,初心如磐向未来。漯河四高全体教职工将继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擦亮党建品牌,凝聚文明创建合力,打造育人新引擎,以奋进姿态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当前:3版(2025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