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未礼让斑马线该不该被公示?

    事 件

    近日,浙江嵊州市公布了2025年7月公职人员私家车未礼让斑马线的名单,97名公职人员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被公开。这一自2017年延续至今的治理举措,再次引发公众对公职人员交通违法公示制度的关注,同时也激起关于警示示范与法治边界之间应如何平衡的讨论。

    回 应

    嵊州市政府办工作人员:该通报机制已实施多年,主要针对公职人员驾驶私家车和公务车辆在斑马线前未礼让行人的行为予以记录和曝光。曝光不是目的,是警示,希望通过通报形成引导示范效应,让更多驾驶人遵守交规,文明出行。

    微 评

    “机关单位更应该严格,最应该以身作则。”“这是文明城市该有的样子。”“这类曝光只是轻微惩戒,就差实名通报了。”(评论区网友)

    微 评

    公职人员未礼让斑马线不仅直接威胁行人安全,更通过示范效应减少甚至消解了公众对规则的敬畏。因此,惩戒必须体现制度刚性,要让每位公职人员意识到:他们的车轮碾过的不只是斑马线,更是社会规则的底线。(评论员 王志顺)

    微 评

    对特殊群体的监督应建立在法律平等适用的基础上,而非通过制造“身份标签”实现震慑效果。持之以恒的严格执法与全民参与,比针对特定职业的集中曝光更能培育文明自觉。唯有在法治轨道上构建长效机制,让规则意识成为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内在基因,才能实现从“他律约束”到“自律自觉”的文明跃升。(评论员 徐刚)

 

当前:A1版(2025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