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覆盖到服务升温,从数字赋能到全民参与——
山西岢岚县把文明“种”进日常
◎ 张媛媛

   数说岢岚

    成立30个小区党支部,推选党员中心户137名,同步构建镇、社区、小区“1+5+N”党群服务体系,打造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

    民生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近一年回访群众2363人,推动解决问题921个

    55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1227名党员下沉社区,与5个社区、31个小区结对共建

    5月23日,山西省岢岚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不仅是对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褒奖,更是岢岚县近年来基层党建赋能文明城市治理的最佳注脚。近年来,岢岚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组织强基、服务提质、智慧赋能”为主线,构建起“人人参与、用心服务、精准治理”的文明城市治理新格局,为提升城市气质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强基 筑牢共建共享治理矩阵

    基层党组织是城市治理的“主心骨”。岢岚县坚持大抓基层导向,通过建强组织体系、整合多元力量、创新制度机制,推动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四级架构延伸组织链条。坚持以组织凝聚群众,以“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为抓手,推动党的组织从社区向小区、楼栋等末梢单元延伸。全县成立30个小区党支部,组建楼栋党小组覆盖所有网格,推选党员中心户137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同步构建镇、社区、小区“1+5+N”党群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解忧驿站”。

    要素保障凝聚共治合力。新招聘社区工作者22名,社区助理5名,选派小区党组织书记30名,组建“老带新”帮带对子25对;投入18.6万元小区党建经费,配套下拨6万元党费,实现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应建尽建”;制定《居民小区党组织管理办法》,以制度刚性激发治理活力。

   提质 厚植用心用情服务底色

    城市文明的温度,体现在为民服务的精度与深度。岢岚县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下沉服务、问需于民、红链赋能,让文明治理更有“烟火气”。

    多维问需畅通民意渠道。推行“四下基层”制度,搭建“线上集、入户听、现场访”三条民意征集路线,通过“进门问事、居民说事、党员议事、现场办事、群众评事”五事工作法,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周期缩短50%,民生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12345”政务热线高效运行,近一年回访群众2363人,推动解决问题921个,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常态下沉破解民生难题。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机制,55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1227名党员下沉社区,与5个社区、31个小区结对共建;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红色管家”服务队,通过“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为“一老一小”提供助餐、助医、日间照料、课后托管班、共享自习室等延伸服务3000余次,构建起“工作在单位、服务在小区、奉献双岗位”的双向服务格局。

    赋能 激活精细精准治理动能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岢岚县以“智慧平台”为支撑、“人气阵地”为载体、“全民参与”为目标,推动治理从“粗放”向“精细”跃升。

    阵地运营打造“人气服务圈”。依托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每月通过“岢岚组工”公众号发布“党群阵地@你”活动预告,联合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开展文娱活动等140余场次;同步开展主题党日进小区、志愿服务进小区、在职干部进小区“三进”活动,实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让服务站成为群众的温暖港湾。

    机制创新推动“全民共参与”。建立“问题收集—协商议事—项目督办”闭环机制,以“板凳议事会”为载体,通过干群“面对面、膝促膝”讲政策、听民意、解难题。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运行机制,邀请社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引导居民从“居住其中”向“参与其中”转变,激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动能。

 

当前:A3版(2025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