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15个民族同胞比邻而居、情同手足
青海久治把团结写进生活
◎ 樊永涛

    这是一片宁静而和谐的土地,汉、藏、回、土、蒙古等15个民族同胞比邻而居、情同手足,在彼此尊重、理解与包容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这里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自1955年3月建政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久治儿女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奋斗品格,书写了生态优美、经济向好、民生改善的时代答卷。

    铸魂育人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久治,藏语意为‘团结’。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根本方向,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宣传教育全过程。”久治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旦保表示。近年来,久治县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创建“十一进”活动,编印《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故事》《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等读本,采取“媒体+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学雷锋活动+宣讲”等多种形式,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在智青松多镇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来自上海嘉定的援青教师秦庆轩组建的“小猎隼”篮球队,成为跨地区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这支少年球队跨越2800公里开启“逐梦之旅”,与上海小学生同场竞技,甚至登上了上海大鲨鱼篮球队的表演舞台,相关话题全网关注破亿。“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在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这是最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秦庆轩说。

    6月16日,“牢记党的教导·争做强国少年”主题思政课在久治县民族中学操场上举行。来自全县各学校的师生们通过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形式,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与对民族团结的深刻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久治县宣传部副部长耿彦青介绍道。

    为让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久治县还创新开展“非遗+”“活动+”等系列文体活动。首届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格萨尔杯”藏棋比赛、五省“民族团结杯”暨“年保杯”篮球邀请赛、“青蛇迎春·别样过年”服饰秀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年保玉则艺术团先后赴西宁、上海、南京等地参与《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用艺术的语言向外界展示久治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生动图景。

    民生为本

    绘就共同富裕幸福画卷

    “党的恩情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一串串真实可靠的数据、一项项真金白银的举措。”这是久治县果江村村民贡措常挂在嘴边的话。2024年,贡措因乳腺癌住院花费了10余万元,得益于久治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她不仅报销了90%的住院费用,还获得4.8万元临时救助和红十字救助,全家5口人被纳入低保对象,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在白玉乡,一场与生态退化的攻坚战已打响。面对4100亩裸露的“黑土坡”,720余名干部群众顶风冒雪,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反复试验草种配比,突破运输难题保障肥料到位。“我们牧民党员带头,群众跟着干,硬是在石头缝里种出了草。”乡干部拉赞杰回忆道。经过不懈努力,昔日的“黑土坡”重获绿色生机。这只是久治县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治理退化草原57.48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省控河湖断面地表水水质达到Ⅱ类以上。

    生态好了,如何让群众富起来?久治县给出的答案是发展生态畜牧产业。依托“1+4+10+N”政策体系,该县成功举办牦牛文化节暨第三届牦牛评比大赛,久治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青甘川”三省交界活畜贸易陆港基地试运营,年产3000吨的奶制品生产加工厂顺利投产,“久字号”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交融互鉴

    谱写民族团结和谐乐章

    “跨省边界的草山纠纷最不好调解,但只要把道理讲透,把感情拉近,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索乎日麻乡章达村党支部副书记昂多有着18年人民调解经验,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成功率在98%以上。这位基层党员,在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睦邻友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青海省“最美调解员”、“青海好人”。

    像昂多这样的民族团结使者在久治还有很多。上海嘉定与久治县的对口协作已持续11年,“上海嘉定光明使者久治行”活动筛查白内障患者近3700人次,开展手术500人次,术后随访成功率100%。此外,久治县还常态化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者、致富带头人、青少年学生等25批次900余人赴上海开展文化交流,让各民族群众在交往中增进感情。

    此外,久治县联合青海民族大学编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久治的实践》,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在文化传承中凝聚共识。“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开设《久治故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等专栏,建立青少年“新力量”新媒体工作室,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公益短信50余万条。“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举措,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旦保说。

    如今的久治,15个民族如同15朵绽放的格桑花,在党的阳光下共同摇曳,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乐章。

当前:B1版(2025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