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和养宠观念的转变,宠物饲养逐渐成为大众重要的情感寄托方式。当宠物成为生活里的温暖陪伴,养宠就不再只是私人喜好,更关乎公共空间的和谐。
即日起,本报聚焦“文明养宠”开展系列调查报道,从“牵紧一绳”的文明养犬实践,到关注异宠饲养的文明尺度,再到寻觅城市中的宠物友好空间,多角度探讨如何与宠物和谐相处。敬请关注。
● 养犬困扰
“公共场所遛犬未牵绳”“粪便不及时清理”“大型犬烈性犬散养”“犬吠扰民”四类不文明养犬行为时有发生,给百姓生活带来困扰
● 创新实践
从制度约束到社区创新,从科技赋能到邻里共治,各地正在探索文明养犬新路径,为长效管理积累实践经验
近日,第27届亚洲宠物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收官。作为全球宠物行业旗舰级展会,今年亚宠展规模再创新高,5天吸引超52万观众到场,全面激发了宠物行业的多元活力与蓬勃生机。
亚宠展的火爆折射出宠物行业的无限潜力。《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超过1.2亿只,消费市场规模达到3002亿元。
繁荣背后,文明养宠的挑战日益凸显。遛狗不牵绳、粪便不清理、犬吠扰民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仍时有发生,不仅给他人生活带来困扰,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
近日,记者深入全国多地,探访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现状与治理难点,记录各地以典型示范引领文明养犬的创新实践。
现 状
四类不文明养犬行为困扰百姓
清晨六点半,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小区花园里,几位市民正在遛狗。记者注意到,一位女士带着的雪纳瑞犬在步道中间排便后,主人四处张望了一下,便迅速牵着狗离开,未做任何清理。
在重庆,记者目睹了惊险的一幕:一只未拴绳的拉布拉多犬突然冲向一位买菜回家的老人。老人惊慌失措,急忙闪避。狗主人跑上前说:“没得事,它很乖,不得咬人。”言语间却没有半分歉意。
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有个让邻居们头疼的“小麻烦”。居民胡女士家中养的泰迪犬“巧克力”总是在清晨大叫扰人清梦,还常在电梯里尿尿。邻居多次在业主群里投诉,胡女士总是无奈地说:“实在管不住,小狗天性这样,大家多包涵。”
类似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为了解公众对文明养犬情况的基本看法,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在今年5月—6月开展了“文明养犬情况”问卷调查。在“近期受到过哪些不文明养犬行为困扰”的问题中,28.21%指向公共场所违规遛犬,33.33%反映粪便不及时清理,17.95%提及犬吠扰民,20.51%关注大型犬、烈性犬散养问题。
石门县的这份调查很有代表性——从全国多地近年开展的文明养犬调研数据来看,各地居民反映的核心问题高度趋同。“公共场所遛犬未牵绳”“粪便不及时清理”“大型犬烈性犬散养”“犬吠扰民”始终是提及率最高的四类困扰,不文明养犬已成为城市公共治理中的共性挑战。
出 路
除了出政策各地还创新出实招
面对这些问题,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创新解决方案。珠海规定未牵绳最高罚款200元,郑州要求犬只佩戴嘴套并限制牵引绳长度,各地从制度层面为文明养犬划定红线。
在社区治理层面,更多柔性创新实践正在落地。在成都市成华区,智慧化管理系统为文明养犬注入了科技力量。在保和街道斑竹社区锦东河韵B区,有一个厉害的文明养犬小助手,一台家用路由器大小、闪着绿灯的黑色“小盒子”就像一名不知疲倦的“电子警察”,24小时智能监测着小区内的犬只情况。
保和街道斑竹社区书记李军告诉记者,社区于2023年4月引入犬只监测智能盒,内置的犬只未牵绳检测算法十分“给力”,设备连接8台监控摄像头,可对出入小区的犬类目标进行智能分析筛选,并利用数据模型对小区公共视频拍摄到的影像进行识别、分析,自动抓取犬类影像截图保存。一旦监测到不文明养犬行为,系统会立即在后台小程序智能报警,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及微网格员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并快速处置,极大地提高了文明养犬工作的效率,让小区的养犬环境得到了改善。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文晟社区启用“宠物公厕”,其以废旧轮胎为骨架,外层绘有“文明养犬”主题图案,内部填入可更换沙土,既环保又美观,旁侧还配备了拾便纸、拾便袋、分类垃圾桶及醒目指示牌。
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戚墅堰街道花苑社区创新成立“旺旺巡逻队”,队中每只巡逻犬都是文明养宠的移动教科书,主人既是养犬人也是文明劝导员,通过邻里间的相互提醒和监督,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制度约束到社区创新,从科技赋能到邻里共治,各地正在探索文明养犬新路径,不仅缓解了当下的突出矛盾,也为长效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但文明养犬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各地仍需持续优化方案、深化探索,同时通过法律科普强化养犬人的责任意识,推动“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成华区文明办文明创建与实践科负责人封荣表示:“我们将持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养犬管理办法,使文明养犬蔚然成风。”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法院法官秦浩文从法律层面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他表示:“养宠是爱的选择,更需要责任担当。希望每一位养宠人都能牢记:文明养宠,既是守护‘毛孩子’的幸福,也是守护社会的和谐与法治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