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扫描、4D沉浸、云游展馆……
西夏陵千年文明焕新颜
◎ 赵惠 本报记者 朱乔明

游客沉浸式体验VR项目。赵惠 摄

文物数字展柜。赵惠 摄

    戴上VR头显,眼前的夯土堆瞬间褪去千年岁月的斑驳痕迹,阙台与碑亭在光影流转中缓缓浮现,鎏金铜牛的鎏金纹路仿佛能透过指尖传来微凉的金属质感,妙音鸟舒展羽翼的姿态似要从虚拟幻境中跃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西夏陵景区,游客王璐正沉浸在数字体验中心的“神秘的西夏陵”VR项目里。体验结束后,她难掩兴奋地说:“那些只在历史书籍中存在的场景,竟如此鲜活地出现在眼前。”

    自今年7月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这座沉睡于贺兰山下的千年遗迹,借由数智技术的深度赋能,不仅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瑰宝,蜕变为游人如织的文旅“打卡地”,更以创新形式推动西夏文明跨越时空阻隔,成为数智赋能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

    数字建档,为文物“保鲜”

    鎏金铜牛的鎏金层厚度、妙音鸟的羽毛弧度、灰陶鸱吻的裂痕走向……工作人员对20余种西夏陵出土文物进行全息扫描,将每件文物的细节特征精准记录,构建起完整的数字档案。

    “2019年起,西夏陵启动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约380件馆藏等级文物的全面三维扫描。这些数字模型不仅能永久留存文物的当前状态,为文物修复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更能打破文物‘物理保存’的局限,让承载着西夏文明基因的文化遗产,以数字形态实现‘永续传承’。”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旅游宣传科科长刘峰介绍道。

    在推进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同时,西夏陵博物馆依托数智技术,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走进博物馆,展厅灯光以“最大限度保护文物”为核心原则,通过优化专业灯具的光谱结构,实现紫外光零输出、红外光微量控制,既为文物筑牢“安全防线”,又通过光影营造的沉浸式氛围,让观众在感受文物之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文化熏陶。

    不仅是可移动文物,西夏陵的地面遗迹也在数智技术助力下“永葆青春”。游客轻触3号陵的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帝陵的整体形制、建筑布局便清晰呈现,这种“数字复原”让历史通过技术手段变得可触可感。

    互动体验,让遗产“说话”

    “大家可以试着用手指在屏幕上勾勒西夏文字的笔画,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讲解含义。”在西夏陵博物馆二楼的遗产价值专题展区域,讲解员正引导游客体验西夏文字创制互动项目。游客李萌在屏幕上写下了西夏文“福”字,当系统弹出文字的由来和寓意时,她惊喜地说:“原来西夏文字这么有趣!”

    这种“趣味化”的文化体验,正是数智技术赋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为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西夏文化的魅力,西夏陵景区打造了一系列“文物+科技”的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让神秘的西夏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讲述文明故事。

    在数字体验中心,4D电影《时空秘境之旅——重回西夏》通过座椅震动、微风拂动等多感官联动,让游客“穿越”到西夏王朝的市井街巷,使遥远的历史变得鲜活,激发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索欲;XR项目《西夏寻踪》中,游客通过手势感应即可“触碰”虚拟文物,同步聆听背后的历史故事,实现了“娱乐”与“育人”的统一;而在1、2号陵的游客中心,实时播放的《贺兰映画》《西夏陵为什么建在这里》等影片,用生动的画面与详实的解说,解开“西夏陵为何选址贺兰山”的千古疑问,让游客在了解历史地理知识的同时,体会古代先民的智慧与情怀,增强对中华大地多元文明的认同感。
    在诸多数字项目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大空间高沉浸VR体验“神秘的西夏陵”。创作团队对20余种出土文物进行全息扫描建模,让游客戴上头显后,就能漫步在虚拟的西夏陵园中。刘峰告诉记者:“数智技术打破了传统游览模式,引起了人们的探索兴趣,让文化传承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追寻’。”

    文旅融合,助文化“出圈”

    今年暑期,西夏陵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参观高峰,共接待研学及夏令营团队200余个,游客量超3.5万人次。一件件西夏时期的文物珍宝通过数字技术走进公众视野,“到贺兰山下的西夏陵来打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展示西夏陵的遗产价值与文化魅力,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联动西夏陵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深挖西夏陵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搭建“文物+科技”的多样化体验模式,打造“全域文旅”格局。

    线上,升级后的西夏陵博物馆小程序不仅完成内容板块重新布局,还实时更新“晋韵华彩—山西琉璃艺术展”等临时展览内容,更创新制作了博物馆720度展厅,游客可通过手机“云游”博物馆,打破时空对文化传播的限制。

    线下,景区推出“数字体验+实地探访”的特色旅游模式:游客可先在数字体验中心通过互动项目构建对西夏历史文化的初步认知,再实地参观感受千年遗迹的沧桑与宏伟。这种“先虚拟认知、再实地印证”的模式,不仅让游览流程更具层次感,也帮助大众更深刻地理解西夏陵“历史真实性、艺术独特性、科学价值性”的核心内涵。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让西夏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刘峰表示,目前西夏陵已启动博物馆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的立项工作,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未来,景区将继续以数智技术为支撑,持续增强西夏陵文化遗产展示的互动性与参与感,让更多人在接触西夏文明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精神凝聚力,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西夏力量”。

当前:1版(2025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