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网络烂梗说“不”

    “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以“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为主题的视频。视频中,老师发现学生用“唐人”嘲笑同学,在查明该词已演变为侮辱“唐氏综合征”的网络烂梗后,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教育了使用该词的学生。她以传统美德唤醒学生道德自觉的教育方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

    编辑点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重塑了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语言表达生态。不可否认,一些生动的网络用语,可以丰富和活跃我们的日常表达。但一些带着歧视性、攻击性价值取向的网络烂梗、社交暗号,正在渗透青少年的社交场域,可能扭曲其社交认知与价值判断。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常常低估了这些网络烂梗的危害。它们包装在“潮流”的外衣下,实则消解着青少年对语言和他人尊严的敬畏。若教育者仅视其为无伤大雅的玩笑而轻轻放过,或仅作蜻蜓点水式的批评,无异于纵容恶俗文化的传播蔓延。这位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容忍的态度,精准刺破了网络烂梗的虚伪外壳,揭示了其内在的恶意。

    面对这种无孔不入的文化侵蚀,温和的劝导已显乏力。校园必须成为一道坚固的防线,教育者需要展现出更多的“零容忍”姿态。唯有以坚决的态度和果断的行动,正面迎击这些网络糟粕,才能守住教育的底线,真正护卫孩子们文明清朗的精神世界。(黄祎鸣)

当前:1版(2025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