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以党建为舵,将基层治理与就业增收紧密结合,通过共富工坊载体,编织出一张覆盖城镇的共富网。
近日,城东区召开“东城·共富工坊”扩面提质增效推进会,将其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推动各级党组织扛牢主体责任,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共同富裕的动能。这是城东区委、区政府以党建引领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的举措之一。该区依托“邻里互助·和美共建”区域化党组织联建共建体系,发挥党组织联建共建优势,由成员单位领题担责、共商共议,按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等“六共”思路,精准匹配群众需求清单与街道资源清单。
同时,城东区依托共富工坊建立下南关市场党支部等3个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聚焦“三新”领域,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与精准服务形成多元共富模式,如林家崖街道办事处通过交流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众街街道“共富·恩心坊”开展养老护理培训,延伸服务链条等。
走进“东城·共富工坊”零工市场,大厅明亮整洁,热水、微波炉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以前只能蹲路边抢活,现在找工作不用抢,还有保障。”农民工范师傅感慨道。
城东区就业服务局局长赵楠介绍,该市场于今年5月投用,设综合服务、零工休息、劳动维权等10大功能区域,提供岗位匹配、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运行至今,已登记零工1169名,服务1686人次,解决就业543人,月均收入3000元。
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试点打造的首家“东城·共富工坊”旗舰店内,花卷、油香、焜锅香气四溢,工作人员正在真空打包面点。街道副主任马雪莲介绍,项目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为思路,发展产品、劳务支线,累计带动370名“共富工匠”增收超600万元,其中产品线吸纳30余人就业,月均收入3000余元。
凤凰园社区“同心共富工坊”培育的伊莲手工编织队创始人冶生莲说,编织队72名队员中17人固定从业,产品通过展销、直播销往全国,单价10元至万元不等,队员月增收800元。
从试点到铺开,城东区各街道、社区结合特色搭建的“东城·共富工坊”,推动低收入群体“扩围增效”,助力百姓共富。
为进一步激活区域发展动能,城东区着力培育技能过硬、口碑良好的劳务品牌。赵楠说,此举既能整合资源推动本地劳动力从“零散输出”转向“品牌化就业”,又能结合区域产业带动上下游发展,让“东城劳务”成为区域合作亮点,实现就业增收、产业升级与区域形象提升多重效益。
目前,城东区依托零工市场正谋划培育“东城·颐护”“东城·消友汇”2个劳务品牌。前者聚焦养老护理,已开展相关内容的7场培训,350人次参与;后者依托企业优势,规划消防技能培训,培养本土化消防人才。
每个共富工坊都是撬动就业增收的支点,每名党员都是引领群众的旗帜,城东区正以实干绘就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