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间到花间的深爱

    有人喜欢娇艳欲滴的玫瑰,有人喜欢朝气蓬勃的万寿菊,而我独爱仪态万千的牡丹。它不像玫瑰带刺,也不似菊花隐逸,却开得坦荡、热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华贵与从容。

    牡丹之美,首先在于其形色。它的颜色极为丰富,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紫的若霞,粉的像颊,还有那洁白如玉的,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开花时,层层叠叠的花瓣渐次舒展,宛如身着华裳的仙子在翩翩起舞。尤其是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时,牡丹在光影中更显雍容曼妙,每一片花瓣都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牡丹更是中国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名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自我记事起,它就常常出现在姥姥的画室里。姥姥擅画牡丹,我总爱蹲在她案边,看她怎样一笔一染,将一朵朵花画到宣纸上——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再蘸曙红、胭脂层层分染,花蕊用藤黄轻轻一点,顿时整张画就亮了起来。她常一边画,一边教我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那时我并不全懂诗的深意,却从姥姥的笔底看到了什么是“国色”,什么是“动京城”。姥姥画的牡丹不仅是花,更有一份气度。她说:“牡丹总是大大方方地开,人也该这样,活得坦荡、热烈。”她的画中,牡丹枝干苍劲,花瓣却柔软丰盈,仿佛能触到那绒绒的质感。我常伸出手指,轻轻抚过刚刚干透的画面,好像真的摸到了春日里那一朵真实的、带着呼吸的花朵。

    而真正的牡丹,比画中更令人心动。它的植株可高达两米,枝叶粗壮,花瓣繁复。若有小虫误入,定会迷失在这重重叠叠的温柔迷宫。我俯身细看,总能被那细腻的纹理和微茸的触感吸引,馥郁的香气持久,就像一位有底蕴的人,不声张却令人难忘。

    牡丹代表富贵与幸福,但于我而言,它更象征了一种生命的风度:活得自信、坦荡、不负春光。每一次站在牡丹丛前,我总能想起姥姥作画时专注温柔的神情——她笔下的不只是花,也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承。

    这样的牡丹,叫我如何能不深爱?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蒲公英文学社四年级(1)班  刘梓豪

    指导老师  赵秀坡

 

当前:7版(2025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