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研究专家彭邦本:三星堆和金沙体现了古蜀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本报讯(吴晓铃)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蜀地青铜文明遗存的双子星座,二者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9月27日,2025三星堆论坛“文明解码”分论坛上,先秦史研究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针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专题分享。彭邦本表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同为古蜀先民共同体遗存,从宝墩文化以来就长期并存。到商周时期,相继作为古蜀文明的都邑,清晰展示了这一古老文明上承宝墩文化、下启东周后期巴蜀文化的连续性关系。

    三星堆和金沙,二者的核心区仅相距三四十公里。不仅在商代作为青铜文明实体并存,进入发展的高峰期,还经历了既并存、又有政治、信仰从属关系的一体动态变迁过程。彭邦本认为,“从青铜、黄金人神造像、祭祀礼器等珍贵文物的数量和规格,特别是人(神)像等重器体量、数量的差异可知,三星堆鼎盛时期,金沙聚落是从属于以三星堆都邑为共主的古蜀王朝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也就是一个重要盟邦国。”

    近年来,丰富的考古出土材料,为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支撑。

    “从物质技术层面看,三星堆文化与金沙遗址显然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比如三星堆文化兴盛期,与大体并存的十二桥金沙遗址早期的陶器,都以夹砂褐陶为主要陶系。从青铜器来看,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青铜立人像、鸟等文物,其形制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同类器物几乎一致或甚为相似,只是形体较小。因此,《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报告》的作者明确指出:它们之间当有着密切关联,就是早期国家礼制的统一性。” 彭邦本还发现,金沙青铜遗存最早为祭祀区第二期第三段,距今约3520—3450年。而三星堆遗址最早的青铜遗存同样见于这一时期。极可能说明两者同时掌握了青铜技术,“三星堆共主一开始就与金沙遗址族群分享这一先进技术,足见两者一体统一性关系的亲近密切。从前述二者青铜器种类、形制的相同相似,尤其这些青铜器都是祭祀礼仪法器,是政治和信仰权威的标志,也足以证明二者同属于一个早期青铜文明共同体。”

    从三星堆、金沙遗址青铜器体量、规格的明显差异,彭邦本揭示出“三星堆古城作为都邑,是古蜀文明共同体之王都,其共主和都邑地位显而易见;金沙遗址作为另一个大型聚落,是三星堆共主麾下的一个重要盟邦国,在西周取代三星堆成为古蜀文明的都邑。”

    彭邦本认为,“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核心的古蜀王国,实行了一套统一的礼制,包括祭祀礼器、礼仪、礼容。说明古蜀文明共同体在政治统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统一整合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外,三星堆-金沙祭祀遗存中出土的巨量珍贵器物作为巨量财富,只有一个幅员辽阔、族群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型国家才可能聚敛、具备。

当前:2版(2025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