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跪成一排被学生踩踏,如此“教育”谁该“愧疚”?

    事件

    近日,河南郑州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举办的一场“家校共育”活动引发热议。现场视频显示,多名家长跪成一排搭成“人桥”,学生疑似蒙着眼睛,在众人搀扶下从家长搭成的“人桥”上踩过。活动现场配有抒情背景音乐,视频里传来:“走吧!走吧!”这场原本旨在“唤醒孩子感恩之心”的活动,被网友称为“愧疚式教育”的荒唐一幕。随后,“家长跪成一排被学生踩踏”迅速登上热搜。

    回应

    10月7日凌晨,郑州市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并向社会公开致歉。9月30日,该校个别班级在举行“感恩教育”拓展活动时,因具体细节考虑不周,造成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当形式,引发部分媒体和网民误解,在此表示歉意;并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注意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育人方式,强化规范管理。

    中牟县教育局已接到学生家长投诉,并介入调查。截至目前,中牟县教育局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涉事学校已暂停类似活动。

    延伸

    近年来,国内类似“感恩课堂”“跪母谢恩”事件屡见不鲜。有教育学者指出,这类活动往往出于“情感教育”的良好愿望,却在执行中失去理性,变成“煽情教育”或“愧疚教育”。“真正的感恩教育应建立在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上。”有从事教育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让孩子用行动去分担家务、陪伴父母、理解他们的辛劳,比制造一次集体流泪更有意义。”

    微评

    形式欠妥,但实际孩子就是踩着父母的背走出去的。(网友)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高尚的,通过践踏父母让幼小的心灵承受压力,这是教育的“技穷”,也是对“德”的错误理解,更是对“孝道”的畸形认知。(网友)

    不管是家长跪还是学生跪,内在的逻辑类似,就是在搞形式主义,异化亲子关系,于教育无益。(吴双建)

    制造愧疚感不是教育事业的目标,跪在地上不是呵护孩子成长的姿态。充满不平等的施虐表演,极具煽情性的话语,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对孩子内心起到震撼作用,却忽略了感恩“不该停留在短暂感动里”的本质特征。(辛音)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抛弃“愧疚教育”之类的糟粕。好的教育需要春风化雨,而不是“震撼”孩子,让孩子“愧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根本在于培养其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而这当然不是靠一场形式主义活动就能做到的。(熊丙奇)

当前:1版(2025年10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