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

    中秋过后,包装精美、寓意团圆的月饼,一夜之间从“宠儿”变为“弃儿”。那些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

    卖不完、吃不完的月饼怎么办?

    作为节日食品,月饼销售时间较短,通常情况下集中在中秋节前两周。

    9月28日上午,有媒体以消费者身份走访北京某连锁超市了解到,部分品牌礼盒装月饼已开始“买一送一”“买十送一”等促销活动。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中秋过后,未卖完的月饼将全部下架寄回厂家,今年中秋节当天可能只卖半天。按照往年惯例,中秋节当天大部分月饼可能会有“买一赠一”的活动。

    “我们一般会在中秋节前一两个月开始生产,生产量都是根据当年的订单情况以及往年的销售情况定的,不会剩下太多。没卖完的月饼,我们会在中秋节当天低价卖给附近的超市,他们打折销售,打三折甚至更低,原价3元一个的月饼,节后不到1元。”河南某月饼生产厂家说。

    还有商家会把没卖完的月饼当作福利发给员工。莎莎(化名)曾在某餐饮企业工作,该企业每年中秋会推出自有品牌月饼,卖给企业客户和餐厅会员等。“基本上在中秋前两三个月开启线上预售,根据线上预售订单、大客户订单以及门店订单等来安排月饼生产量,会剩下一些,通常都当作员工福利内部消化掉了。”

    企业可以将没卖完的月饼通过打折促销、员工福利等途径消化掉,消费者吃不完的月饼该如何处理?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将月饼作为早餐、零食,或二次加工成其他美食。那些没吃完的月饼,也不再是节日过后的“负担”,有了更多“二次利用”的可能。这些变化都说明,月饼早已不是“一次性节日商品”,而是逐渐回归食品本身的属性,变得更灵活、更多元。

    此外,一些城市还将未过期的剩余月饼进行深加工。如上海开启了“零废弃月饼大作战”的模式,将五仁馅搭配椰枣制成能量棒,饼皮碎混合谷物做成早餐麦片。这种“改造式利用”不仅降低了浪费,还让原本可能被丢弃的月饼焕发新价值。

    剩余、过期月饼开辟“第二归宿”

    市场上销售的月饼保质期普遍较短,通常在30天至90天左右。

    有商家会向月饼厂家收购临期月饼,作为临期食品出售。据报道,对于那些已经过期的月饼,有关部门会按照相关制度,统一回收并进行染色、毁形等销毁措施,确保市面上没有过期的月饼再次销售,同时也确保生产企业不会把回收的月饼作为原料进行再次加工生产。

    还有一些剩余月饼,可能会卖给相关企业做成动物饲料。部分饲料厂会将月饼加工处理后作为原料添加到动物饲料中。

    “不能直接打碎喂猪。月饼油性大,猪直接吃的话会拉肚子,猪肉还会变膻。”据黑龙江某饲料厂工作人员介绍,其所在饲料厂会从食品厂收购过期月饼作为饲料原料,收购来的月饼经过深加工后,勾兑成动物饲料。

    北京等地曾出台监管措施,要求对回收的月饼集中统一销毁。早在2017年,“节令食品日报制度”已在北京市食品生产企业试点实施。据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月饼生产之日起,每日需向当地食药监管部门报告月饼产量、销量、销售去向、退货量、销毁量等信息。中秋节后,监管部门也会开展节后月饼处置情况检查,通过核实记录、追踪流向、抽查销毁等手段,加强对节后过期月饼馅料处置情况的监管,防止过期食品、回收食品回流市场。此外,上海等地也建立了月饼回收上报制度。

    不仅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也明确,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构建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造成月饼大量剩余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既要追问剩余月饼“去哪了”,更要思考这些剩余月饼“该去哪”。

    源头精准控产是治本之策。企业可以采取“预售定产”的方式,利用大数据精准预测需求。同时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让月饼回归食品本质。据媒体调查,今年月饼包装企业成本下降,环保材料成月饼包装应用大趋势。

    此外,在原材料的选择上,生产厂家应选择深受消费者信赖的材料,让他们不用担心食材不新鲜,不用怀疑添加剂超标,也不用纠结生产环境是否合规,主打一个愿意买、愿意吃。如最近走红的贵州“省医月饼”,凭借科学食材管控、严苛卫生标准和严谨制作流程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广州酒家提到,公司月饼销售规模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如此大规模的月饼集中在中秋节前较短的时间内生产销售,对市场的研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策略的制定,研发创新能力、供应链的短时峰值供应能力,生产与销售及时动态调整能力,大规模集中生产品质控制能力等均是极大的考验。公司通过多年在月饼等季节性食品的营运与供应链建设,形成了运营以月饼为代表的季节性食品的资深专业团队以及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这是公司历年成功运营季节性食品的有力保障。

    过程分级分流是关键环节。节后月饼经过严格筛选后,可以捐赠给环卫工人、低保家庭等群体。据公开报道,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连续多年发起“月饼零浪费大募集”活动,该机构号召网友捐出吃不完的月饼,工作人员会将月饼分享给社区低保人群、环卫工人和其他困难居民。

    该机构微信公众号绿洲盛食社2024年月饼募集海报显示,成都、杭州、武汉、昆明、沈阳、广州、上海、北京8个城市均已开通上门捐赠服务。月饼捐赠要求包括外包装有清晰可辨保质期标识、内包装未拆完好无破损、保质期不少于30天等。

    技术上,可研发长效保鲜技术延长月饼生命周期;消费端,推广创意吃法将剩余月饼转化为新美食,年轻人热衷的“月饼拼单”“共享礼盒”,就是有益的探索;资源端,搭建节令食品共享平台提升流转效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化解月饼浪费,既是对粮食资源的珍惜,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从源头定位的重塑,到二次利用的创新,再到公益力量的助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消费者、社会的智慧。(综合《中国日报》、光明网、《四川日报》)

当前:2版(2025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