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门槛叠加高趣味,以强社交属性链接多元消费场景
小小匹克球何以吸引全球玩家
◎ 单颖文

    来自越南的游客阮明宇,这回来上海度假,特意抽出半天时间专程前往近郊——只为“去专业球场打一场匹克球”;南京游客曹艳洁更是直言“来上海必去森兰”,目的就是找被誉为匹克球“亚洲一哥”的陈致宽“练练手”……今年7月建成的森兰匹克球公园位于浦东新区高行镇,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匹克球主题公园。当郊野运动场悄然升级为海内外游客访沪的“新目的地”,上海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版图上,也悄然钉下了一枚崭新的锚点。

    匹克球是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于一体的球拍击球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森兰匹克球公园创始人黄小宝本身亦是匹克球运动的“超级粉丝”。她认为,伴随公众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社交活动愈发注重情绪价值,“把打匹克球作为日常生活乃至旅行行程的一部分,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座公园拥有12片标准球场,具备承接专业赛事的能力。然而,硬件过硬仅是基础。这里还提供专业教学、教练培训、场地租赁、设备支持等一站式服务。运营仅三个月,公园已培育起以周边居民、白领为核心的稳定客群。晨间公益时段、“午间一小时”、夜间黄金场次几乎场场爆满。通过举办专业赛事、球友活动,并借助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这里成功链接起体育、商业、住宿、交通等多元消费场景。小小匹克球正撬动百万生意经。

    “一分钟上手,三分钟上瘾”

    “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成了我的球友,家庭聚会也常一起打球。”暑假里跟着爸妈“沪郊游”的郭祖恺,恰逢森兰匹克球公园开业。几次试打后,他便决定跟着匹克球积分排名亚洲最高的陈致宽学球。后来,原本只是送娃陪娃的家长们也陆续拿起了球拍。“最近,外婆去无锡参加了匹克球比赛,妈妈正在接受裁判员训练。”

    “一分钟上手、两分钟上头、三分钟上瘾,这就是匹克球。”黄小宝笑着说,低门槛、高趣味的匹克球运动“不挑人”。两年前,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向她推荐了这项运动。彼时,匹克球是全美参与者增长速度最快的运动,随着世界匹克球联盟(WPF)全球发展委员会中国区的启动,这项运动开始在国内普及。喜爱新鲜事物又有网球基础的黄小宝,便跟着匹克球教学视频自学起来。45岁才初次触球的她,一年多来已经拿下好几个匹克球比赛的冠军。

    在球友们的提议下,此前在地产行业创业多年的黄小宝,决心打造一片“家门口”的专业匹克球场。森兰匹克球公园原本是森兰无界公园的一片硬化场地,利用率不高。黄小宝“内行看门道”,把这片并不齐整的土地规划为12片标准的匹克球球场。她更以“最挑剔用户”的视角打磨细节:灯光是否眩目、地面弹性是否护膝、休息区是否舒适、整体氛围是否愉悦,无一不精心考量。

    “10元一场”带来全球流量

    9月底,阮明宇找中国朋友推荐匹克球场地。因为森兰匹克球公园,一行6人把上海作为目的地。从越南河内飞到上海第二天,他们就来这酣畅淋漓地打了一上午。尽管从酒店到这片郊野球场来回时间不短,但大家一致认为:“打球本身,就是一种别样的打卡。”阮明宇坦言,近几年匹克球在越南迅速风靡,“一个城市是否拥有优质的匹克球场,已成为我们选择旅行目的地的重要参考。”

    这片球场也吸引着像曹艳洁这样追求精进的球友——陈致宽受聘为公园总经理,不仅吸引了各地高手前来交流切磋,也让许多长三角地区的爱好者乐于“跨省学艺”。

    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匹克球消费市场占主导的是东部沿海及一线城市。黄小宝说,森兰匹克球公园距离浦东机场车程半小时,到人民广场车程40分钟,便利的交通、成熟的社区配套、舒适的公园环境,以及球星的加盟、专业的设备、多元的活动,让这里成为市民短途游的新选择,也成为球友群体的打卡点。

    匹克球与生俱来的强社交属性,更延展出一系列消费场景。开业以来,公园已组织多场比赛和球友活动。黄小宝主动对接周边商业体、酒店、市集等,让参赛证件兼具“票根”功能,为球友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专属优惠,“情绪价值拉满”。球场推出的公益价,最低一人花费10元可打2小时,“让新手无负担,让球友更爱来”。

    新加坡球友陈泗棕说,一场比赛一般持续三天,在轮空时段,球友通常会结伴去外滩、陆家嘴、武康路等上海景点。而全球球友上传到社交媒体的照片,又吸引更多人来森兰匹克球公园打球、来上海旅游,“对消费的带动很广泛”。

 

当前:2版(2025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