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来近万名儿童受益
“书屋爸爸”拄着双拐撑起苗寨希望
◎ 本报记者 施华琼

扫码看视频

孩子们与“书屋爸爸”向民志(前排左)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9月27日早上6时,湘西苗寨的晨雾还未散尽,湖南省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的“明志书屋”就已亮起灯光,墙上“读书改变命运,知识点亮人生”的红色标语,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一旁书屋的创建者兼管理员向民志正拄着拐整理书籍。

    向民志今年54岁。因双脚残疾,他从小靠膝盖跪行,偶尔能勉强拄双拐支撑片刻,读完小学五年级他便因身体原因,不得不辍学。13岁那年,父亲帮镇里邮政投递员代送报刊,让他迷上了读书。“书里有另一个世界,能让我忘了身体的苦。”酷爱阅读的他后来搜集整理上万首少数民族爱情歌谣,编撰成《湘西情歌》《湘西木叶情歌》,填补了当地多民族情歌出版的空白,也因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

    “读书改变命运”深深扎根在向民志的心底。向民志所在的小陂流村,半数以上的村民都外出务工,村中留守儿童达74人。看着孩子们缺乏照护,向民志心里不是滋味。“我当年靠读书走出困境,这些孩子也该有个好去处。”向民志决心建一所书屋充实孩子们的童年。

    2016年,他拿出8万元稿费,又凑上父亲的养老金,再加上县级相关部门和镇政府的支持,共筹得12万余元,在自家空置宅基地上动工开建书屋。2017年2月,50平方米的“明志书屋”正式免费开放。

    书屋挂牌的运营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可向民志总是早起开门,晚上7点才关门,有时孩子想多看会儿书,他就等到深夜。整理书架时,普通人半小时能完成的活,他得花三四个小时,一番忙碌下来,往往后背酸痛得直不起来,得靠在门框上歇好一会儿。向民志说,最苦的是2018年冬天。那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去世,他的痛风又加重,手肿得握不住书,但每天他依旧清晨6点开门,生起铁盆里的木炭,让孩子们进来暖手。“看到孩子们冻红的小手捧着书,我就觉得要撑下去。”

    向民志对读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忱,深深感染着孩子们,大家都亲切地喊他“书屋爸爸”。13岁的符惠琳说:“有他在,我们就有地方看书、可以学本事。”还有孩子说,“书屋爸爸”不向命运低头的样子,让他们更想好好读书,去大山外的世界看看。
    这份真诚的回应,让向民志更坚定了办好书屋的决心。从2021年起,他每年都邀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大学生来支教,教孩子们做手工、开展防溺水安全宣讲等。书屋开办9年来,先后开展了“书香迎新年”“关爱留守儿童”等42场读书活动、25场公益服务活动。他还持续改扩建书屋:2020年改造三间祖屋,书屋扩至150平方米;2022年又建了两间支教教室,总投入超50万元。如今的“明志书屋”,藏书达1.2万余册,涵盖少儿绘本、红色故事、科技知识等,空调、电脑、饮水机一应俱全,累计服务儿童9400余人次。在这方“精神乐园”里,孩子们在书中探索世界,爱意在群山间悄悄流淌。今年8月,向民志获评“中国好人”。

    随着书屋影响力的扩大,社会力量也渐渐汇聚。如今,书屋多了“关爱之家”的牌子,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送来政策支持,爱心人士捐书捐物、义务辅导孩子,还有人资助贫困学生。谈及未来,向民志眼里满是期待,他说:“接下来两年,我想再建3到4间教室,让更多孩子能在书屋里长大。”

 

当前:A1版(2025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