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夜市,既承载着便利日常的“烟火气”,也检验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如何让热闹的市井生活与整洁的市容环境并行不悖?今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规范有序、充满温情的夜市治理新路径,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
以“文明之笔”破除治理之痛
干净整洁的环境、整齐划一的摊位、诚信友善的经营、规范有序的管理、便民周到的服务……9月16日晚7点半,走进位于东坡区通惠街道长安路社区的长安路夜市,秩序井然、热闹非凡。
长安路夜市长度约300米,有南北两个片区。这里曾因占道经营、纠纷频发、卫生堪忧成为城市治理的“老大难”。东坡区相关职能部门对夜市周边停车位进行重新规划,每晚安排警力值守负责夜市及周边巡逻、引导车流,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文明经营劝导和矛盾纠纷调解。同时,搭建便捷沟通和监督平台,形成“社区反馈+文明办监督+职能部门处理”的高效运作模式。
随着夜市运营步入正轨,2022年7月,在街道办的指导下,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物业经理及多名专职人员,组建起秩序维护、保洁清扫、摊位管理等专业队伍,各职能部门则将监管重心下沉,形成“物业精细化运营+部门常态化监管”的双轨并行长效机制。
据统计,长安路夜市现有摊位440余个,创造的灵活就业岗位超1000个。长安路夜市的成功转型,探索出一条“社区召集、企业运营、多方监管、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文明之风”吹旺烟火之气
每到傍晚6点,彭山区红星夜市的“烟火气”逐渐旺盛,小吃、水果、小商品摊位排列整齐,摊主亮证经营,顾客悠闲穿梭。这幅规范又充满生机的“夜市画卷”,正是眉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缩影。
与其他夜市不同的是,红星夜市不仅有特色美食,还根据夜市人流量大的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夜间文明实践项目,组织开展非遗表演、非遗手工制作、街边演唱会等,打造出集摊位小吃、舞台演绎、体验互动于一体的夜间市民文化空间。
良好的秩序离不开各方的共同维护。彭山区持续强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建治安巡查队、卫生监管队、便民服务队等队伍,常态化开展夜市治安巡逻、文明宣传劝导。不仅如此,该区科学布局市集周边基础设施,优化红星夜市、希望城商铺经营指导线,增设分类垃圾桶,完善市场管理标识标牌和公益广告投放设施,设置专门停车区域,确保夜间经济既有市井味,更有文明范。
以“文明之声”奏响幸福之歌
傍晚时分,仁寿县栖西里文明实践街区迎来热闹的时刻,市民纷纷前来“觅食”,品尝这里的各式美食,欢声笑语汇成一股抚慰人心的城市烟火气。
每逢佳节,栖西里的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非遗表演“抬工号子”“打铁花”等轮番上演,啤酒节、庙会、夜灯节等活动层出不穷,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政策+活动+场景”多重手段,栖西里的“夜经济”呈现出新的态势。
日前,在栖西里夜市,仁寿县举办了“乐享文明实践 共筑美好家园”文明实践“赶集日”活动,打造兼具公益性和文化特色的栖西里文明实践街区。活动设置理论宣教、便民服务、健康促进、文化传承等展示区域,以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摆摊”、基层群众“赶集”的方式,让群众享受到内容丰富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