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安社区老人们的“享老”生活。袁矛 摄
9月26日上午10时许,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觉渡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开始热闹起来。身着印有“银龄志愿”字样红马甲的“骑手”们陆续赶到,等到60多岁的志愿者郑裕祥将送餐车停稳后,大伙儿便默契地从送餐车上搬下写有“觉渡村”的大保温箱,有序地清点餐盒数量,按各自的配送人数装进自己的保温袋里,互相鼓励后陆续出发了。郑裕祥也快速收拾好,往下一个村开去。
在澥浦镇,生活在各村的老年群体居多,其中包含不少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而且住得又非常分散。为了帮助这些老人按时用餐,2023年1月,澥浦镇在全镇范围内推开老年助餐工作,针对散居、独居、高龄助餐老人,探索出一条“以老助老”的文明实践路径——在各村招募“银龄志愿者”,然后根据助餐老人所在自然村的位置,匹配对应的“助餐骑手”,推出送餐上门兼日常探访服务。
觉渡村村民方雅萍是镇上第一批报名的“银发骑手”。“村里路窄,弄堂多,四个轮子的送餐车开不进去,这‘最后一公里’要靠我们的两轮电动车!”方雅萍说。2年多来,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银发骑手”,风雨无阻,每天都会为全镇各村住得偏远、行动不便的高龄老年人送去热腾腾的饭菜。
不仅是农村,当天,在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乐活老闺蜜咖啡馆里,一群社区“银辉志愿者”正以咖啡师身份,体验另一番“享老”生活。每天,在咖啡馆里都能看到这群平均年龄超70岁的店员们身穿工作服,娴熟地磨豆子、打奶泡、拉花的身影,专业得令人赞叹。
“老闺蜜咖啡馆不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更是我们‘银辉志愿者’引领社区公益创业、探索现代社区治理新模式的重要阵地。”担任咖啡师的“银辉志愿者”陈平儿指着咖啡馆玻璃门上印着的“当一天店员,做一次公益;喝一杯咖啡,做一次公益”说。目前,这里每杯咖啡的价格为9.9元,除去必要的成本,所有收益都纳入了社区“共富”基金,用于支持社区建设。
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介绍,老闺蜜咖啡馆是万安社区实践用志愿积分换服务的线下首店。“我们的‘银辉志愿者’会在咖啡馆里化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推荐员,鼓励居民们踊跃参与社区各类志愿服务,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志愿积分。”徐剑英说。
让老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也是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正在积极探索的文明实践路径。“我们社区的退休居民自发组成了一支‘银龄巡逻队’,平均年龄62岁。”望江社区党委书记吕琴告诉记者,“银龄巡逻队”积极投身于防台防汛应急巡查、小区消防隐患排查、共富集市秩序维护、滨江公园安全巡逻、民情民意收集等多项社区服务与安全治理工作中,成为社区治理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以此为基础,望江社区建立起邻里养老共同体,真正打造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场景。
当前,宁波全市上下正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银龄”特色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银龄志愿者激励机制等,既满足了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为社会注入了宝贵的“银发力量”。在宁波,“银龄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互助养老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6月,宁波市印发《宁波市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实施方案》,对如何展现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为、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提出明确要求。接下来,宁波将进一步组织开展“甬尚乐龄·有为”系列行动,推动“银龄行动”拓面提质,促进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营造老年人“参与、奉献、有为、乐活”的乐龄生活场景,为宁波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汇聚“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