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部电影开一个快闪店,从“一道菜”讲一个城的文化
电影IP融入城市空间,上海“菜肉馄饨铺”开张
◎ 钟菡

    “来吃咖啡,来看电影!”10月21日16时,“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准时开张。演员周野芒系着特制的蓝布围裙,担任“一日店长”,为顾客点单、端咖啡、朗诵小说,吆喝自己主演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这是沪上首个为推广电影而开的快闪店。思南公馆将三层老洋房复原为电影场景,并精心打造“上海咖啡”零售区、电影主题沉浸式打卡区及“菜肉馄饨美味会客室”文化活动区。

    沪语新片《菜肉馄饨》11月15日上映,将为大银幕奉上一道精致地道的上海菜。“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将持续营业两个月,计划举办有关电影文化、上海文化的系列活动30余场,用时尚、年轻、有趣的形式全方位传播上海文化,让电影IP的效应与城市空间相融共生。

    周野芒做“一日店长”

    复兴中路519号思南公馆的老洋房里,老汪的“馄饨铺”开张了。担任“一日店长”的周野芒认真地向围观的爷叔们介绍菜单。用地道的上海话招呼完客人,他突然换了标准的普通话播音腔一本正经地说道:“欢迎你支持我的工作。”对方“哦哟”一声,仿佛还没适应瞬间的角色转换。“我今天新店开张,吃好咖啡,欢迎去看《菜肉馄饨》。”周野芒指了指墙上播放的预告片,又指了指自己,“我演的”——吸引更多观众买票进影院,是这位“一日店长”的KPI。

    “这种宣传电影的方式,挺好的,现场很活跃。”聊起第一次做“店长”的感受,周野芒笑着说,“做店长也是进入一种角色,通过吆喝让大家来买。”橙汁咖啡要加冰味道才好,几位老顾客想喝热的,他连忙嘱咐店员把剩下几杯换成拿铁。“我的服务理念,就是让每个吃咖啡的人都满意。”

    “周老师的店长做得很专业。”徐晨是周野芒的影迷,听说“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开张,他早早预约过来等候店长上班。咖啡已经买过,又买了份特制的馄饨甜品,一只菜肉馄饨装在精致的蛋筒里。“我出生于1957年,比周老师小一岁,我们都是老上海。”从周野芒手里接过馄饨,他来不及吃,又拿起手机继续拍照。“周老师的作品我大都看过,最早是看央视版的《水浒传》,他在里面演林冲演得真好,当时演员表里就叫野芒。”对于《菜肉馄饨》,徐晨期待已久,已经在朋友圈做起电影的“自来水”,“看到这个名字,我就想看了。上海人就好这一口‘菜肉馄饨’。小辰光,石库门里一家包,全栋送。这些事情都是我们从小亲历的,海派电影很有趣的,希望能多拍一拍”。

    电影表现退休老人的生活,在周野芒看来,这种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并不是极端商业化的作品,需要平静下来去体会。“电影给观众营造的是一种地方的文化,表现的是每个人碰到的具体事情和他的挣扎与思索。相信在安静下来看它的时候,你一定能够捕捉到你的共鸣。它不是一部看热闹的电影,我特别喜欢去参演这种让人有回味的影片。”

    欢迎到“老汪”家做客

    楼下买咖啡,楼上可以参观“老汪”的家。老式沙发、桌椅上堆满有生活气息的老物件,不少是来自电影中的原道具,“门口”停着一辆自行车,那是电影里老汪骑着去复兴路菜场买菜用的,车筐里的帆布袋也是片中用过的,里面放了当天新买的蔬菜。一张摆着毛笔、宣纸的写字台是老汪日常练书法的地方。“接下来我们会在这里做一个互动区。”《菜肉馄饨》制片人顾晓东介绍,剧组会制作两枚“菜肉馄饨”的印章,会写毛笔字的观众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墨宝”,盖上印章带回家。墙边的储物柜里还会摆上蜂花牌檀香皂,观众可以拿起来,闻一闻,感受一下影片里素娟的最爱。

    电影里老汪的设定是退休工程师,这一细节设定体现在书柜的布置上。“他书柜里有很多关于城市改造的书,有很多是从我办公室里搬过去的。尽管电影里没有特写,但对职业设定得越细,人物才能越丰满真实。”顾晓东说。在老汪的床头还摆着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等海派新书,观众可以在这里捧一本藏书阅读,从侧面感受老汪的人物性格。

    “场景内摆设会持续更新,欢迎常来常新。”黑板上写着“参观须知”、当日天气预报,以及名为“菜肉馄饨的一生”的有趣简笔画。作者Tango是上海知名漫画家,他也出现在片尾彩蛋里。未来,这里的黑板报会经常更换,还会留一块区域给市民自己创作。

    三楼是展览空间,这里正在展出《菜肉馄饨》片尾彩蛋里出现的与馄饨有关的照片,未来每十天会更换展览。影评人、电影《爱情神话》沪语指导钱小昆在里面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照片。“从《爱情神话》《繁花》开始,沪语影视作品形成一股热潮,大家还会把以前的优秀沪语作品拿出来重温,比如《股疯》《孽债》等。但语言只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卖点,作品口口相传的核心还是好故事。”

    这种宣传形式还让他想起现在年轻人流行的二次元文化线下体验店,这是让作品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的方式。“《菜肉馄饨》是一部讲述新老年人故事的电影,用年轻人喜欢的宣传方式,有一种跨越年龄和跨越时代的感觉,也让我们从来没有玩过二次元的人,体验到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结界如何被突破的过程,很有趣。有机会,我也想来做一次‘一日店长’。”

    上海文化名人轮番上场

    当天,上影节资深排片审片专家、“四眼老王”王佳彦也来会客厅参观,他在片中客串出演了老汪的老领导。“最近有不少圈内的朋友看了试映纷纷叫好,但真正的口碑还是要到市场中去检验。”他认为,当下观众口味很难琢磨,但相信这样的上海题材、沪语电影能得到上海人的喜欢。“电影表现了家庭生活和亲情关系,老人对子女关心太多,但有时子女并不想要被过度关心,这是当下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希望影片的上映能唤起两代人间的理解和包容。”

    在担任“一日店长”时,周野芒为现场观众朗诵了金莹的原著小说《菜肉馄饨》中的片段。

    接下来,“老金”陈国庆、编剧金莹等也将担任“一日店长”,与观众分享他们与电影有关的故事。顾晓东介绍,21日起至12月14日,会客厅每天都安排了丰富有趣的活动,比如“茅老师的咖啡馆”“沪语大课堂”“寻根上海老品牌”“电影文化讲堂”“馄饨论道”等,除了本片主创之外,黄英、孔祥东、沈宏非等上海各界文化名人都将到场。这里不只售卖商品,更分享一种生活方式;来这里不只观看电影,更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当前:A2版(2025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