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创新理论宣讲模式——
“理论后备箱”圈粉群众
◎ 陈金裕

    破圈融合

    将宣讲场景从固定的会议室、报告厅,转移至开放、动态的生活空间,居民自由“点单”选择主题,打破了“你讲我听”的单向模式

    星火燎原

    组建50余支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小分队,上百辆带着“理论后备箱”的小车穿梭在城乡之间,宣讲小分队各展所长,精准对接不同群体

    赋能发展

    “理论后备箱”的意义不止于形式上的创新,除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象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成为激活城市活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巧妙抓手

    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股清新而充满活力的理论宣讲之风,正随着一辆辆打开的汽车后备箱,悄然吹遍半岛的街头巷尾、乡村码头。

    自2022年9月启动以来,“理论后备箱”这一理论宣讲新模式,以其便捷、灵活、多样的特点,承载着党的创新理论,进入象山的千家万户,嵌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脉络之中。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

    面对信息获取方式日益多元的新趋势,象山的理论宣讲工作者们意识到,传统的宣讲模式需要革新。如何让深邃的理论“活”起来?“理论后备箱”提供了一个创新解决方案。

    这一创新将宣讲场景从固定的会议室、报告厅,转移至开放、动态的生活空间。一个后备箱,就是一个微缩的移动宣讲站。

    在悦兰庭小区,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综声代”宣讲小分队打开后备箱,瞬间变身“普法超市”。居民们可自由“点单”选择主题,与执法人员面对面交流。这种互动打破了“你讲我听”的单向模式,执法队员章学昂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了居民们提出的拓展普法对象、开展情景模拟等宝贵建议。

    在石浦渔港,“理论后备箱·蔚蓝守护行”活动则展现了另一种融合。夜幕下,后备箱影音图书综合集市与“月满蓝海”文艺演出相得益彰。宣讲员们结合投影播放的纪录片,讲述着本地“净滩行动”、渔船垃圾循环处理的故事,将海洋保护、绿色发展的“大道理”融入充满渔乡风情的文艺活动之中。据统计,自2023年石浦“理论后备箱”宣讲团成立以来,已开展系列活动6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万人次。

    从“单车探索”到“矩阵联动”

    “理论后备箱”从个别青年的灵感火花,迅速演变为席卷全县的宣讲矩阵。如今,象山已组建起50余支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小分队,上百辆带着“理论后备箱”的小车穿梭在城乡之间,构建起庞大而灵活的理论传播网络。

    这些宣讲小分队各展所长,精准对接不同群体:县渔业局的“渔跃青年”小分队,将理论编成悠扬的渔鼓调,在老街巷口边敲边唱;县教育局的“立三”小分队,则用趣味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领悟新思想。

    在主题宣讲活动中,青年宣讲员冯炯翔和伙伴们以“理论后备箱”为载体,通过脱口秀、知识抢答等形式,将象山的海上风电场、滩涂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修复海岸线、发展生态养殖的生动实践娓娓道来。

    为确保宣讲内容“常讲常新”,象山着力构建“学研讲”一体化的培育体系。“浙青年・爱学习·象未来”青年学习小组成为宣讲员的“充电站”。通过“七学二制”学习机制,全方位夯实理论根基。

    宣讲员还“反向充电”,跟着渔民出海,向电商主播取经,将“东海一号”深远海养殖、乡贤直播带货等一线鲜活故事转化为宣讲素材,让理论宣讲带着浓郁的“海味”和“烟火气”。

    从“理论传播”到“实践引领”

    “理论后备箱”的意义,远不止于形式上的创新。它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象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宣讲中,章学昂紧密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践,以居民熟悉的“联合执法进小区”为切入点,解读重要理论,展示如何通过日常巡查、12345热线等,帮助物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小区治理水平。

    同时,“理论后备箱”也成为激活城市活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巧妙抓手。在风情街的夜经济系列活动中,“Yes!共富市集”通过亲子互动、后备箱市集、集装箱夜市等多元化业态,聚集人气,带动消费。而“理论后备箱”的嵌入,则为热闹的市集增添了思想厚度。

    象山的“理论后备箱”,以其有备而来的精巧设计、深入人心的传播效能,重新定义了青年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相遇的方式,成为沾着象山泥土芬芳、跃动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空间。

当前:B1版(2025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