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养老院院长齐聚杭州求解科技助老
机器人能帮老人洗澡,这就够了吗?
◎ 张蓉 毛行健 曾雨舒

    养老生活也能拉满科技感。近日,第二届中国养老院院长大会在杭州举办,全国1000多位养老院院长、养老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和进军养老领域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记者注意到,科技元素贯穿大会全程,成为最亮眼的关键词。

    相较于首届大会,此次新增“银发智能制造”“数智科技赋能医养”“旅居康养创新”等前沿议题,多了不少科技含量。在会场外的展区,智能康复设备、远程健康监测系统、智慧穿戴产品等科技助老成果也集中亮相。

    对于科技助老的未来,大会在探讨与交流中碰撞出了哪些火花?在科技赋能下,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养老生活?

    AI如何赋能养老

    银发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奔涌而来。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户籍老年人数1454万,老龄化率已达28.1%。

    人口老龄化重塑民生需求。当前护理员紧缺,传统的人力养老模式也难以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丰富需求,养老服务拥抱科技成必然趋势。

    会场上,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孙晓冬很关注养老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机器人有没有可能成为24小时无休的专业护理员?帮助老人翻身、洗澡?”

    他直言,当下,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且护理员普遍面临高强度工作,流动率较高,“护理员不可能24小时保持精力充沛,如果科技能代替护理员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能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也能让老人获得更安心的服务。”同时,他期待在科技助力下,养老机构能打破服务范围的围墙,把专业服务送到更多居家养老的家庭中。

    嘉善老年公寓主任陈冈更关心科技对于养老机构风险防控的作用,“比如,轻便的智慧穿戴设备,既能监测健康指标,又能进行跌倒预警,还能一键呼救、防走失。”

    在展区走一圈,孙晓冬和陈冈都找到了各自的答案,一个智慧养老时代已然在眼前描绘。从情感陪护、生活照料到健康管理、康复支持,各类科技助老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院长驻足体验。

    养老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除了能说会道,也能监测健康指标、进行风险预警,有的开始叠加文娱课程,还有的能够响应语音指令,帮助老人抓取物品。

    如果说智能机器人用科技为养老注入“硬核”守护,那么生活照料类产品则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设计,传递着柔性关怀。

    “躺着洗个舒服澡”不再是失能老人的奢望,一款胶囊洗澡机只要30秒就能在床上膨胀成独立淋浴仓,喷出恒温水流,实现全身清洁。智能护理床无需人工翻身,既能调节定时自动翻身、自动推背起坐,也能为老人放松肌肉、预防褥疮等皮肤病。

    打造养老新生态

    科技让养老服务兼具温度与效率,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浙江多地已在率先尝试应用科技助老成果,探索打造智慧养老新生态。

    今年以来,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余杭区仓前街道太炎社区均已引进养老机器人“小悉”。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助理董姗姗说,它具有心理疗愈、安全巡逻、健康监测、风险预警等多重功能,成为护工和老人的好帮手。

    在杭州市望江街道婺江社区,一套“AR智慧云诊疗”体系正落地启用,试图提升独居老人的医养服务。身为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洪玉才总是唏嘘:“不少送来急诊室的老人错过了黄金抢救期。”

    在独居老人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实现对他们的健康风险进行有效预警与防治?“AR智慧云诊疗”体系应运而生。

    在这套体系中,老人床上的智慧毯可实时监测其身体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签约社区医生的手机就会发出预警,社区医生上门,或和小区联动由物业人员上门。洪玉才说,物业人员会戴上AR眼镜,以便辅助他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初步判断,根据情况联动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让老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让科技“弯”下腰

    当养老院院长的实际需求遇上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碰撞出的不仅是合作火花,更是未来养老生活的清晰图景。

    大会上,多位嘉宾一致认为,未来,以“机器人处理重复劳动,护工专注情感关怀”为特征的人机协同照护模式将成为养老新常态。

    但科技助老不能只停留在“炫技”,更要贴合老人的实际需求,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早在2015年,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还曾引进5台养老机器人“阿铁”,对老人进行情感陪护。孙晓冬记得,起初,老人们觉得新奇,喜欢和“阿铁”聊天,但时间久了,就觉得操作麻烦,渐渐失去了兴趣。不到2年,“阿铁”闲置“下岗”。

    多位养老院院长认为,科技企业在进行养老产品的创新时,应精准聚焦不同类型老人的真实需求,以老人为中心,避免科技“为了智能而智能”。

    “产品操作必须简单,最好是一键启动、语音控制,图标和字体也要够大。”陈冈的想法得到不少养老院院长的共鸣,科技助老产品要进行极简设计,降低使用门槛。

    洪玉才则指出,智慧养老产品要避免孤立运作,需要和线下服务融合绑定,“比如,智能手环监测到异常,社区护工能同步上门。”

    只有让科技“弯”下腰,接住老人的每一个“用不惯”,才能真正接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当前:2版(2025年10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