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其落地关键在于复合型双碳人才。但当前人才培养多侧重技术能力,易忽视价值观培育,导致人才素养与战略需求适配不足。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围绕“价值—能力协同培育”,探索融合课程、实训、创新团队等路径,以期为培养兼具专业实力与价值认同的双碳人才提供实践支撑。
    一、构建“价值观+双碳”融合课程,夯实人才价值根基
    以富强、诚信、和谐为核心导向,从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入手,打破传统双碳专业课程“重技术、轻价值”的局限,建立“价值理念—专业知识—实践认知”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在基础类课程中,如《双碳战略与国家发展》,系统阐释“双碳”目标与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深层关联,引导学生认识新能源技术突破、低碳产业发展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的价值,避免仅停留在政策条文的表面解读;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针对不同学科特性嵌入价值观维度,例如在《碳核算与管理》课程中,将诚信理念融入碳数据采集、核算流程教学,强调每一组数据的真实性对企业减排决策、政府监管效能的关键影响,并通过规范数据核查标准、模拟数据失真场景的后果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诚信是双碳工作的生命线;在专项选修课程中,如《低碳社会与生态治理》,聚焦和谐价值观,深入探讨“双碳”目标下城乡减排协同、区域生态补偿、不同群体利益平衡等议题,并通过设置“城乡低碳资源均衡配置”“高耗能产业转型中的就业保障”等研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双碳工作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避免陷入“唯减排论”的认知误区。同时,在课程考核中增设“价值认知维度”,通过课程论文、课堂研讨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双碳工作价值意义的理解深度,推动学生在掌握碳核算方法、新能源技术原理等专业能力的同时,将富强、诚信、和谐等价值观内化为职业认知,为后续投身双碳事业奠定坚实的价值根基。
    二、开展“敬业+双碳”实训项目,锤炼实践核心能力
    联动校企合作基地与地方碳中和试点,共同制定“岗位适配、价值内嵌”的实训大纲,将敬业细化为“任务闭环、标准严守、问题善解”的实操要求,杜绝“走过场式”实训。实训按双碳工作实际场景分模块推进:碳排放核查模块中,学生全程参与能源台账核对、排放源识别与数据测算,要求每一项数据均需对应原始凭证、经多环节交叉验证,通过“模拟数据偏差修正”训练,强化其对“数据真实是敬业底线”的认知;低碳改造模块采用“任务认领制”,学生需结合区域产业特征与企业成本承受力,起草车间节能或园区碳减排方案,经多轮与企业技术团队的优化沟通,培养“方案落地才是敬业体现”的务实思维;乡村能源项目模块中,引导学生调研农户用能需求与本地资源禀赋,设计适配乡村的低碳能源方案,避免照搬城市经验,在贴合地方实际中践行“和谐”理念。
    实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双带教模式。企业导师负责技术规范指导,学校导师聚焦“敬业”素养引导,每周召开实训复盘会,剖析“任务推进中如何坚守标准”“遇到困难时如何主动攻坚”。实训成果评定结合企业评价、任务完成质量与实训日志,确保学生在掌握实操技能的同时,将敬业、诚信内化为职业习惯,实现实践能力与价值素养同步提升。
    三、组建“协同+跨学科”创新团队,激发双碳创研活力
    以协同、友善为核心,由高校教务处牵头联合能源、环境、经济、法律、管理等院系,建立跨学科双碳创新团队孵化机制,明确团队需包含3个及以上相关专业学生,通过“专业互补性审核”确保成员知识结构覆盖双碳工作技术、政策、经济等多维度,避免单一学科视角局限。团队组建初期,开展“专业认知共建”活动:成员依次分享本专业在双碳领域的应用场景(如能源专业聚焦技术减排、法学专业关注政策合规),帮助彼此建立专业认知联结,从源头建立友善沟通的协作基础。
    团队以“解决区域双碳实际痛点”为核心目标,先通过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重点企业召开需求对接会,梳理区域内如低碳技术推广瓶颈、碳排放核算体系漏洞等具体问题,再按“问题拆解—分工协作”的逻辑推进创研:调研阶段,各专业成员按领域分工采集数据(经济专业测算减排成本、管理专业分析落地流程),每日召开进度同步会共享信息、解决分歧;方案共创阶段,采用“头脑风暴+专业论证”模式,整合多学科优势形成解决方案,过程中引导成员包容不同观点,通过理性讨论达成共识,践行协同理念。
    配备跨学科导师组,既提供专业支持,又引导团队对接地方需求。建立协作评价体系,将沟通参与度、跨专业贡献纳入考核,确保创研不脱离实际,最终团队需形成可落地的方案并向地方汇报,并根据反馈优化成果,切实体现“服务社会、助力富强”的价值导向,实现协作能力与创研活力双提升。
    【王银玲系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文富系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王方系中原工学院智慧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1SJGLX536、2023 SJGLX092Y,2024SJGLX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