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学习其他地方剧种关于文明乡风题材的创作经验,看怎么和我们地方戏曲结合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了解新时代乡村的巨变。”
    ● “把那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硬招妙招学回去,精准破解本地工作中的堵点难点。”
    ● “文明乡风建设必须‘作用于人’,如何吸引人回归乡村、留在乡村、创业乡村,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 “希望这次延安之行能有新收获、新启发,回去把学到的招儿用起来,把文明乡风建设推得更顺。”
    10月的陕西延安,乡村田野间硕果盈枝,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漫山遍野涌动着丰收的喜悦。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支书、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代表收拾行囊,共赴一场文明乡风盛会。
    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和实践,对于未来又有怎样的规划和期待?
    更好地传承非遗
    “我想学习其他地方剧种关于文明乡风题材的创作经验,看怎么和我们的地方戏曲结合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了解新时代乡村的巨变。”来自陕西汉中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的“00后”青年演员李雅芝对此次延安之行充满了期待。
    汉调桄桄是汉中的地方剧种,已有几百年历史,独特的“桄桄”梆子声和方言唱念,曾是汉中百姓生活中最鲜活的文化记忆,却一度陷入传承困境,成为濒危剧种。2013年9月,为挽救汉调桄桄,汉中面向社会招收了一批十二三岁的汉调桄桄学员,李雅芝就是其中之一。
    10多年过去了,李雅芝等50余名学员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扛起非遗传承大旗。李雅芝喜欢戏曲,也熟悉网络。2022年,她在刷短视频时发现其他剧种直播间的人气很高,这让她产生灵感——何不将汉调桄桄唱进直播间?于是,在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她开始了自己的直播之路。如今,她在全平台已有5万多粉丝,借助新媒体让小众戏曲“唱”进了更多的戏迷心里。
    “非遗的‘青春’不仅在于传承人的年轻化,更在于其生命力与时代需求的共振。”李雅芝说,他们不仅复排了经典折子戏,还新编排了融合现代元素的歌舞节目,开展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培养青少年学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除了非遗的传承,来自西藏林芝的工布圣香非遗传承人达瓦平措携带另一任务前来。
    达瓦平措从小就学习制香,后来承包了山区林木修整项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额外收入,修剪下来的树木枝干又可以作为制香原料,保护了乡村的林木资源。达瓦平措还开发了藏香包等多种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
    从2012年起,达瓦平措在林芝打造了一个工布圣香体验工坊,通过文化讲解、制香全链参观等活动,为林芝市民及游客打造沉浸式的非遗体验。
    “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希望在这次大会上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深挖非遗的传承和经济双重价值,让非遗走向更大的舞台。”达瓦平措说。
    探索文明乡风建设
    “你们那边最近发展得怎么样?”10月28日晚,前往“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现场的路上,四川马边永红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立克拢拢刚一上车,就和坐在一旁的广东村干部热烈交谈起来。
    今年刚满34岁的立克拢拢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马边彝族娃,从小在地处小凉山腹地的民主镇雪峰村长大。2015年,在成都干出一番事业的立克拢拢回到彼时还是个贫困村的家乡创业。2016年,立克拢拢当选为雪峰村村委会主任。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成为这个“90后”年轻人最朴实的目标。立克拢拢带领村民发展牛羊养殖、茶叶种植,推动村集体经济从“0”增长至280万元,带动115户贫困户脱贫,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提档升级,为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物质根基。
    “村容村貌是外在的美丽,精神文明是内在的美丽,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立克拢拢牵头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明确19条新规,整治公共卫生差、铺张浪费等问题,开设文明新风积分超市,还开展了摔跤比赛、坝坝舞等活动,村民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基层深耕移风易俗工作多年,立克拢拢坦言,工作推进过程中常面临“眼界窄、办法少”的困境。“特别想借助大会搭建的平台,多跟其他省份的同行深入交流,实地观摩乡村文明建设的成熟实践,把那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硬招妙招学回去,精准破解本地工作中的堵点难点。”
    与立克拢拢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广东省江门市塘口镇党委书记黄巧娜。“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的振兴,文明乡风建设必须‘作用于人’,如何吸引人回归乡村、留在乡村、创业乡村,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塘口镇的塘口墟社区通过建筑设计、文化挖掘、配套服务,探索出一条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让塘口墟社区从曾经仅有9户人家的“空心村”,发展成为吸引2000余名青年扎根、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的美丽乡村、创客小镇,实现了从“人口空心化”到“文明实心化”。
    “这次来就是盼着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大伙儿多交流经验,互相取长补短,碰撞点新想法。”黄巧娜说,“希望这次延安之行能有新收获、新启发,回去把学到的招儿用起来,把文明乡风建设推得更顺,打造文明乡风建设的‘中国侨乡样本’。”
    讲好新农村文明故事
    10月28日晚,在延安市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全国“村BA”的冠军队和民星队向现场的3000余名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乡村文化达人陈善宝在观众席上热烈鼓掌,深感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对文明乡风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
    1989年出生的陈善宝以客家方言为载体,融入五句板、山歌号子等传统元素,搭配梅花琴、杯花、竹板等传统乐器,让客语音乐在传承中焕发时尚活力。凭借独特风格,陈善宝领衔的“客家三宝”组合频频活跃于各大舞台,不仅在省内外大放光彩,更多次登上央视,用乡音传唱客家故事,传递着浓郁的客家文化能量。
    “作为乡村文艺创作者,我想通过音乐讲好美丽乡村的故事。除了赞美乡村的新貌、传递生活的激情,更希望这些作品能打动在大城市打拼的人,让他们看到家乡的巨变,愿意回到故土、扎根乡村共谋发展。”陈善宝说。
    来自重庆的村舞推广人杨杨一直盼着更多村民能参与到村舞中来——大家跳跳舞,既能锻炼身体,精神面貌也跟着不一样了,邻里之间一起排练、同台表演,矛盾少了、感情深了,村里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
    “这次来延安就是想学到更多的好点子,并把这些好点子用到村舞里去,把村舞活动办得更有特色,吸引更多人加入,让大家在跳舞中收获快乐,让乡村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杨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