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放体育场馆 双赢之举当多为
10月24日,广州市进出校园管理系统体育场馆预约小程序——“校体通”上线,第一批约800所中小学的1300多个体育场馆可接受预约。据广州市教育局介绍,这是在“十五运”来临之际为广大市民送出的“健康大礼包”。今年5月,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此次“校体通”上线就是对上述规定的具体落实。
编辑点评: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并非新鲜事,尤其是高校开放体育设施,此前就屡见报道。中小学在这方面相对滞后,但中小学数量较大,如果能够激活中小学的体育资源,社会效应应该会比较乐观。
随着全运会临近,广州正通过各种方式盘活社会资源,此次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就是举措之一,是全运会为广州人带来的重要福祉。过去的经验表明,一次重大赛事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公众的运动热情。在此背景下,梳理并整合社会体育场馆资源,使其价值最大化,无疑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至于开放过程中无法避开的校园管理、场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也并非无法解决。学校开放体育场馆也不是简单地做公益,除了能让更多民众有条件参与体育健身,实现社会效益,部分场地有偿开放或许还能为地方财政提供收入,实现双赢。近年来,各地都在鼓励和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积极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像广州这样让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的实践多多益善。(李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