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情演绎时代新风
——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侧记
◎ 本报记者 漆世平 王露 文/图

    深秋的延安,层林尽染,山河如画。10月29日下午,陕西延安大剧院内掌声如潮,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在这里热闹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观众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新时代文明新风的浸润与力量。

    “乡亲们,把你们的秧歌往欢实地扭,把你们的腰鼓胸鼓使劲儿地打……”一声高亢的陕北方言划破剧场宁静,开场歌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激昂的旋律与热烈的舞步,瞬间点燃全场,安塞腰鼓铿锵有力,唢呐声声穿透云霄,映照出百姓生活的幸福图景。

    紧接着,由全国各省区市报送的移风易俗精品节目轮番登场。贵州选送的《婚事新办》以“无礼婚礼”巧妙阐释婚礼“四不收”原则,传递婚事简办的文明理念;北京选送的京剧小戏《婚姻大事》用传统唱腔演绎当代彩礼之困,母女之间的“戏中戏”发人深省;四川选送的泸县鼓书《“油罐”上梁》用方言土语,讲述乡村全面振兴中移风易俗、干群同心的时代风貌……这些节目围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展开叙事,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原型,用乡音乡调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展现全国乡村文明新气象、新风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进大家心田。

    台上曼舞欢歌喜气洋洋,用精彩表演讲述乡村文明故事,传递新风正气;台下叫好声与鼓掌声交织,移风易俗的种子悄然种下。

    “文艺作品可以润物无声地引导群众,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罗太明表示,当地将持续以多样化的文艺形式推进移风易俗,以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节目就像是在讲我们村里的事,亲切又有说服力。”延安大学学生李易霏边拍照边感慨,“我们要把移风易俗记于心、践于行,带动身边同学、家人一起传播文明新风。”

    剧场之外,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韵味悠长的陕北道情、激扬粗犷的陕北说书轮番上演,乡音里裹着移风易俗的新风尚,让文明新风在热闹演出中深入人心。

    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自媒体短剧创作者三根葱受邀来到现场。三位老汉平日的创作多是聚焦群众关切的现实议题,通过短剧的形式传递新理念、弘扬新风尚。他们表示:“节目非常精彩,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我们将继续深耕创作,用更有趣的作品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本次展演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这不仅是一场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生动实践,在艺术的回响中,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文明气息日益浓郁。

    (图为展演活动现场)

 

当前:A1版(2025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