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镌刻足迹 实干烛照征程
——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纪实
◎ 熊勇 陶孝森 晋睿

竣工后的G45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扩建工程。

盛通公司职工参与“7·09”绵茂路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抗洪抢险。

盛通公司调用重型直升机参与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建设。

盛通公司青年突击队获评全国首届“最美公路人”。

黄昏余晖下的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国际工业园二期项目。

盛通公司组织开展“五一、五四”主题团建活动。

    何以文明?其答案,镌刻于攻坚克难的“雪山愚公”之志,展现于海外建设的文明互鉴之怀,扎根于民生工程的枝叶关情之心,更升华于国有企业“为国为民”的永恒赤诚。此志此怀,汇聚成前行不辍的浩然大道。

    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公司”)源起于上世纪50年代川藏公路筑路队伍,在新时代文明长卷上,盛通公司以钢铁为笔、江河为卷,以文明之光照亮企业发展之路,红色基因历久弥新。自2010年创建四川省文明单位以来,十五载踔厉奋发、春华秋实,先后荣获“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交通运输部最美公路人(团队)”等称号,并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回首寻根  ——在“两路”精神的辉映下淬炼文明基因

    薪火传于正道,便是灿烂征程。

    70多年前,十多万筑路军民在毛泽东同志“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下,怀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迎难而上,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四易寒暑、奋勇拼搏,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建成天路“川藏线”,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的“两路”精神。从那时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就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为盛通公司文明创建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一路走来,盛通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赓续传承“两路”精神,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抓手,将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对企业发展历程中展现出的共同特质进行提炼总结,培育出“诚信、实干、阳光、创新”的盛通“家风”;推出“盛德廉明 通达致远”廉洁文化理念,举办“清廉交通建设”年度主题活动,打造盛通特色廉洁文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员工重走长征路,在红军长征纪念碑等历史地标前感悟先辈的牺牲精神;围绕建党、建团百年举办“筑路青春”主题演讲活动,深挖企业“红色富矿”;组织职工开展“四德教育”“书香盛通”“家风征文”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职工道德建设。通过这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引导全体员工在历史回望中校准价值坐标,在精神洗礼中汲取前行力量。

    每一次道路的贯通,都是对初心的校准。在“‘青’听筑路故事”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中,公司青年职工走过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在四川交通扶贫陈列馆前聆听前辈讲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故事。在导师带徒“拜师礼”上,师父将《天路叙事》《最后一公里》等企业筑路纪实读本赠予徒弟,完成的不仅是师徒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接力。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文化浸润,让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行为自觉,让企业70余年的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也赋予了“两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深耕土地  ——在山川江海间镌刻文明坐标

    一切工程的终点,都是人民对幸福的向往。

    立足四川,康新高速公路和国道318线折多山隧道同时在建。“折多山隧道内全是‘碳质板岩’,这种岩石就像酥油遇热,掘进1米就可能变形2米,我们已经与这个难‘啃’的隧道斗争了7年之久,后续预计还将战斗2年。”盛通公司折多山隧道项目负责人说,“这7年,发生围岩大变形、涌水突泥等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40余次,处置耗时长,安全风险极高。”在这片氧气含量仅有平原地区60%的高寒之地,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建设团队,就像新时代的“雪山愚公”,正用青春热血浇筑着这条雪域天路,以坚守奉献诠释着筑路人推动“蜀道难”迈向“蜀道畅”的历史嬗变。

    面向全国,在吉林的中俄珲春公路国际口岸,一座崭新的“国门”即将落成,“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倡议支点愈发稳固;在江西吉康高速改扩建项目,打造“典范项目、精品工程、景观长廊”的理念被深深烙下,改扩建后的高速不仅是“快速路”,更是“生态环保路”“文明传承路”;在新疆克乌高速项目,盛通人克服戈壁风沙,用智慧和汗水在天山脚下筑起现代化交通走廊。从北国边陲到江南水乡,从西部戈壁到中原大地,盛通人用一个个优质工程诠释着“工匠精神”。这些散布在祖国各地的工程项目,就像一座座文明的坐标,在盛通公司建设者的汗水浇灌下,成了连接区域发展的纽带、传递人间温暖的桥梁。

    走向世界,在广袤的西非大地,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国际工业园园区中,一株象征中塞友谊的猴面包树被种下。在这个西非国家“灯塔”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盛通公司建设者不仅把“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念”高效融入施工管理中,更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搭建了中塞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他们自发建立志愿服务队,为当地捐赠生活物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传播国学经典文化,通过导师带徒结对培养外籍职工、培训当地技术工人。当本地员工Laity和中国同事一起诵读《三字经》、当“非洲厨娘”烹出一盘正宗的四川麻婆豆腐……中非文明在交流中绽放异彩,共同绘就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微光如炬  ——在新时代新征程孕育文明新风

    让建筑不仅是建筑,以奉献致敬每一寸热土。

    每年学雷锋月,不论街头巷尾,抑或田间地头,都有盛通公司青年职工的身影。他们为山村留守儿童筹款募捐、走进乡村小学助学助教、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拿起铁锹植树护绿……在世界舞台,盛通公司青年志愿者不仅活跃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会场、2025年成都世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用专业服务和真诚微笑向世界各国运动健儿传递热情,成为这座城市的温暖名片,还行走在达喀尔海滩,顶着烈日开展“保护海洋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中国青年的正能量,树立川企职工的良好形象,将点滴善举化作涓涓细流,灌溉“文明”幼苗。

    作为源起于川藏公路筑路队伍的大型国有企业,盛通公司“造福人民”的基因传承至今,滚烫如初。每当地震、山洪、暴雪等自然灾害骤然来临,盛通公司坚定不移担起国企责任,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一支支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火线驰援、冲锋一线,这都是扎根心底、历经风雨不改的忠诚。

    在三面环山、一面临崖的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由于路通了,村子的农产品外运畅通无阻,乡村旅游也悄然兴起。同时,从村里走出去的7个孩子参加高考,6人成绩超出四川省本科批次分数线,交出了第一批高考生的成绩单,乡村振兴的画卷已然徐徐展开。不只阿布洛哈村,盛通公司还承建凉山州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工程——甘哈觉莫移民安置点、布拖县“通村通畅”工程等一大批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为群众通往幸福美好生活铺就了康庄大道。

    此外,盛通公司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关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将支持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积极履行国有企业对口帮扶责任,通过支部共建、物资捐赠、走访慰问等形式,深化与阿坝县贾洛镇措德洛村党支部的联系,累计投入超200万元资金开展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展。

    盛通公司的文明创建之路,既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史”,也是一部以文化人、以行践诺的“担当志”。踏过时间的阶梯,新篇正待开启,当更多青年职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这支从川藏公路走来的队伍,必将继续以钢铁为骨、以文明为魂,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多“路通民心畅”“安居民生暖”的时代华章——因为他们深知,精神文明的光芒,永远是照亮征途最温暖的火炬,也是驱动企业行稳致远最持久的力量。

    (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当前:A4版(2025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