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分会场活动现场。邓志宏 摄
本报讯(记者 刘川 胡桂芳)10月30日上午,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四场分会场活动分别在延安四个村庄同步启幕。
四场分会场活动紧扣“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四大核心议题,精准聚焦文明乡风建设的时代命题,众多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农村百姓等齐聚一堂,共同求索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建设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四场分会场活动打破了会场空间局限,与实地观摩点深度联动,让会议直接开进村庄,面对老百姓,让思想碰撞扎根黄土地、接上烟火气。
在赵家岸村的百年窑洞前,背靠绵延的群山,华中科技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院长岳奎向在座的观众阐释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提升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的实效性,要重点从科学研判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大基层理论传播优质供给、提升理论传播的鲜活性入手,多措并举架好理论通往群众的桥梁。”
在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苹果树下,全国各地关于移风易俗的故事正在被讲述。
延安南泥湾镇马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分享了抓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共享新成果的治理经验;广西隆林县曾受白事攀比杀牛的“牛债”之困,该县德峨镇弄杂村党支部书记杨成义带来打破“牛债”陋习的治理智慧;浙江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晓东则分享了该县以数字“智治”破解难题的经验做法……
在宝塔区万花山镇佛道坪村,篮球、广场舞……全国各地“村字号”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的生动图景扑面而来,奥运冠军孙一文领衔志愿者代表登台发起“志愿服务、文体兴农”倡议,分论坛还推介了贵州省台江县“村BA”等11个社会效益显著、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典型案例。
“‘村BA’这把火,彻底点燃了台盘村!”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表示,“村BA”热潮让村子按下发展“加速键”,迎来翻天覆地的蜕变:村口通了高速、公路连了高铁,村内空地变身免费停车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让人欣喜的是,人回来了、心聚拢了,昔日冷清的村庄如今游客盈门、热闹非凡。
在与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毗邻的延安文艺纪念馆,静静躺着《黄河大合唱》手稿、《南泥湾》原稿等珍贵文物,“文艺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分论坛上被不断提及。
在这场分论坛上,“美翻了,我的村!”征集活动以及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出版计划、“乡村记忆工程暨乡村文明口述史重点项目”先后启动。
延河边,宝塔下,文明新风正在这里吹过乡村田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