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以强基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百姓名嘴理论宣讲现场。董登盈 摄
古莘大地,文明潮涌。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以“强基工程”为抓手,将文化赋能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聚焦殡葬陋习、高额彩礼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制度先行、宣传浸润、典型引领、服务下沉等举措,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今年3月,合阳县组织30余名“统事”、乡村“土专家”召开座谈会,围绕殡葬流程优化、宴席标准制定广泛征求意见,经多轮研讨出台《合阳县深化殡葬改革指导意见》,为殡葬改革划定“硬标准”。针对高额彩礼问题,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乡村大喇叭”、田间宣讲、微信推送等方式普及“婚事新办”理念,还指导各镇(街道)创排《特殊彩礼》等13个聚民心、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巡回展演160余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化解思想疙瘩。
为确保政策落地,合阳县组建督导队伍,打造1个示范镇、23个示范村(社区),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城关街道办结合城乡差异制定差异化标准,白灵村、大庄头村率先试点;席家坡村村民李建国子女压缩丧葬费用开支,并将节约下来的10万元费用捐给村级公益事业;南街村党丽琴老人的子女以简易仪式送别逝者。这些案例让合阳县移风易俗工作从“政策要求”变成群众“自觉行动”。
“按村里红白理事会规定,儿子结婚烟不超13元、酒不超60元、宴席360元封顶,光烟酒宴席就省了1万多元!”黑池镇南社社区村民雷卫民拿着账本,向邻里算起“幸福账”。
合阳县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主角”。南社社区近年将“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制定“四抵制四严禁”殡葬要求,规划公墓骨灰盒安置区。今年以来,社区简办红白事47起,每户均节约1.1万元,累计节省51万余元。
甘井镇探索“积分制+移风易俗”路径,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新风活动可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组建“干部红娘”团队遏制高额彩礼,持续健全移风易俗工作机制。“参与进来不仅能换生活用品,还能帮助邻里,很实用!”志愿者李娟说。
“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要靠制度保障才能行稳致远。”合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王峰表示。针对群众观念转变慢、工作推进不平衡等问题,该县持续加强差异化宣传,通过镇村结对、文艺培训帮扶滞后镇村,探索高额彩礼治理协作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村级绩效考核。
如今的合阳,殡葬陋习得到有效遏制,高额彩礼明显下降,人情负担大幅减轻,“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成为共识。从南社社区的“账本减负”,到甘井镇的“积分激励”,再到城关街道的“党员带头”,一个个案例彰显成效;从田间宣讲到文艺演绎,再到文明服务,一幕幕场景传递文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