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600多名“文明提调员”活跃在红白事现场
◎ 本报记者 李林晅

    “各位亲戚朋友里头请,‘乱整’的婚闹搞不得哈!”“粮食种出来不容易,吃席莫浪费哈!”……日前,在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周桂健女儿的婚礼上,随着宾客陆续到达,凤凰村“文明提调员”实践队的总提调员(“提调员”意为农村红白喜事的管事人)陈辉高拿着话筒,亮开嗓门现场提调,引导、监督宾客文明观礼、节俭用餐。

    为了这场喜宴,陈辉高早在七天前就忙活起来,依照“文明提调员”操作手册召开了宴席筹备会,给“文明提调员”实践队成员做了明确分工。当天婚宴席间,“文明提调员”在各自岗位上忙活,作为总提调员的陈辉高是最忙的。“既要招呼宾客,提醒大家不要浪费,还要监督整场宴席是否违规操办。”陈辉高说。

    “今天这个酒席办得好,有‘文明提调员’全程操办,席面搞得合适,不铺张不浪费,该有的面子一点儿也没丢。”婚礼结束后,周桂健笑着说。

    赤水市向来有“办酒请提调”的习俗,受此传统风俗启发,赤水市打造“文明提调员”文明实践项目,推动各村成立“文明提调员”实践队,队伍涵盖总提调员、酒席接待员、坐柜员(意为礼簿负责人)、采购员、饭房员、管席员、收洗员,全程参与红白喜事,包括事前参与沟通筹备,事中适时倡导新风,事后普及节约与安全知识等,管住大操大办的歪风、低俗婚闹的陋习、随礼攀比的“人情债”等,让乡村风气更文明。

    如何才能成为“文明提调员”?赤水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股股长刘鸿境告诉记者,其选拔核心理念是践行“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充分尊重“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以此激发群众在移风易俗中的主人翁意识。“入选者要在当地有名望、脑子活,还能在具体事务中张罗周全,让主家和宾客都挑不出毛病。比如凤凰村就摸索出了一套选拔的‘金标准’:热心肠、群众基础好、会办事、政治觉悟高,在村组干部、具有影响力的农民群众以及新时代‘茶馆嗑子匠’(‘嗑子’指方言聊天)中,按照支部推荐、群众推荐和支委审议的‘两推一审’流程择优选任。”

    在红白喜事之余,“文明提调员”还以“吹嗑子”、坝坝会等形式,用乡音宣讲移风易俗政策、传播现代文明理念、讲述身边榜样故事,将文明新风吹入人心。为持续激发“文明提调员”的工作热情,赤水市建立“双向赋能”激励机制,将“文明提调员”的服务内容纳入“文明积分”管理体系,积分可用于兑换实物奖励。此外,开展优秀“文明提调员”评选活动,并将评选结果作为各类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激发了队伍的积极性。

    如今,在赤水的广袤乡间,“文明提调员”已然成为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力量。目前,赤水共有“文明提调员”620名,累计规范宴席2000余场次。

    说起这些年的改变,68岁的复兴镇新兴社区“文明提调员”李启华深有感触:“以前的结婚酒总少不了给老人画花脸的低俗婚闹,让人尴尬又不舒服,现在再也见不到了。”

    刘鸿境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文明提调员’文明实践项目,使更多地区受益。”

当前:A1版(2025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